早年间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被观众称为“中国四大导演”,这样的名头“戴在”头上,是责任也是压力。
张艺谋就不用说了,奥运会总导演和冬奥会总导演的头衔,足以证明他在中国导演界的绝对实力。
陈凯歌虽然一直在“吃老本儿”,但是《霸王别姬》确确实实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作品,这部电影还没有哪个影片敢说能超越。
作为贺岁片的鼻祖,冯小刚除了近几年的作品外,前些年的电影都很不错,在春节档成功逗笑了亿万观众,就连被称为他转型之作的《1942》和《唐山大地震》,虽然票房不佳,但绝对是口碑之作。
他们三位的“产片量”一直很高,影评也都一直不错,是名副其实的三大导演,但是姜文夹在其中,就显得有些突兀了。
姜文一直被称为导演界的“鬼才”,他对电影的细节把握到了疯狂的地步,就从他曾让久石让写一首能超过莫扎特的曲子这件事又能证明,他是一个不甘居人后的理想主义者。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邪不压正》,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对作品的控制。
据说光是《让子弹飞》的鸿门宴片段,就是边拍边修改剧本,导致一天的戏份却拍了整整一个星期。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了,连桌上的酒瓶都没有标签。
其实不只是《让子弹飞》,其他几部影片都是相同的方式拍摄出来的,甚至有几部作品他自己就是剪辑师。
这样的电影充满了姜文的风格,那姜文的风格是什么呢?那就是“说话拐弯抹角藏着掖着,但表达的态度却很强烈”。
全剧库有时候这样的表达方式是能够适时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是太多隐喻的东西掺杂在里边,观众就看不懂了,因为观众看电影是去消遣的,不是为了一句台词而琢磨一星期的人。
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人们会越来越不接受“姜文式”的表达方式,尤其是现在这样的快节奏社会,人心是很浮躁的,所以很多人只看喜剧或是剧情简单的动作戏。
姜文一共自编自导自演了六部影片,其中一部由于特殊原因没能上映,而仅有的五部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让投资方赚了钱。
为什么票房低?大部分原因就是观众看不懂,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去看懂,更不喜欢“姜文式”的表达方式。
很多人说姜文的电影中,都隐含着很多他自己对事情甚至是世界的看法,不过那只是你的个人看法罢了,没有必要所有作品都要这种看法强加给观众。
姜文还曾有过“电影不是用来赚钱的”这种类似的表达,如果电影不是用来赚钱的,不是用来陶冶观众的,那拍来有何用处呢?只为陶冶导演自己吗?
虽然作为一名导演,不应该总是完全迎合观众的口味,但是完全不去满足观众的口味,只想表达自己注定是失败的,至少票房表现是失败的。
五部上映作品让投资方赔了四部,为什么姜文拍电影时总能拉来投资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