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剧才能经久不衰,演员的台词 、演技、 制作班底都是缺一不可的。
甄嬛传和琅琊榜都刷了八九遍了,而且热度还不减,每次看依旧津津有味,可见近两年影视市场上好的作品是多么稀缺 。
我追《琅琊榜》最主要的是在于它的独特之处,它在「权谋」之下构建了一个天真而自洽的情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欲望与人性交织缠斗,利益关系瞬息万变,权谋是手段而非目的,而核心驱动力是情与义。尤其难得的是「义」。
林殊和齐王是家国大义,苏涉和御津是江湖大义,和霓凰和蒙挚是知己之义,每一个人的都恰到好处。
整个剧中明暗线交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林殊的竹牌、靖王的榛子酥、太皇太后的称呼,每一个暗示就是一个故事。
那么就有人疑问《琅琊榜》中的太皇太后,到底有没有认出林殊?当时就连越贵妃和皇后都说说太皇太后可能已经老糊涂了,听说林殊的化名是“苏哲”,所以顺口喊出“小苏”,但却是苏哲的苏,而不是林殊的殊。然而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配音字幕,显示太皇太后喊的是“小殊”。
同时莅阳长公主,先介绍自己的儿子景睿,然后太皇太后顺势喊出了——小睿;随即,皇后介绍兄长的儿子豫津,太皇太后,就喊——小津。结果明明越贵妃介绍,是叫苏哲,太皇太后,不喊“小哲”而是喊“小殊”呢?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太皇太后真的老糊涂了,把苏哲当作是林殊。只是奇怪,为什么太皇太后没有认景睿,豫津是林殊。偏偏把苏哲喊成林殊。是不是,画人画骨难画皮,林殊的面貌大改,然而其眼神,情感却是在自己的太奶奶这里藏不住的。太皇太后如果真的是老糊涂才把苏哲认做林殊,就不会把林殊吃得过敏的“榛子酥”递给他,还说是小殊最喜欢吃的。明明是小殊最不能吃的,太奶奶却说是小殊最喜欢吃的。大概太奶奶也在提醒着林殊,金陵城太危险了,还说赶紧离开吧。
林殊所有外表下的坚强,算计,都在我爱美剧太奶奶一声,“小殊,你怎么瘦了啊?”的询问下,全面崩溃。他第一次不顾所有冲动地拉住霓凰想要收回的手。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没有机会再如此亲近霓凰;也因为,苏哲再没有机会以林殊的身份,和心爱的霓凰跪在一起,请太奶奶的安。
这是林殊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太奶奶。之后,太奶奶薨逝,林殊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只能在皇墙之外,身穿白衣,戴孝戒食,世上真心疼爱的又少了一人。
而他始终再也没能趴在那人的膝头亲口说一句,太奶奶,你的小殊回来了。
「这些肮脏的事情就由我来做……这些痛苦和罪孽就让我来背负吧。」《琅琊榜》并没有颠覆权谋,而是消解了它。剧中,权谋的终点仅仅是朴素的德怨两清。它是破碎的,修正主义的,然而稚拙而温暖,带有一点理想色彩,一点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
林殊和霓凰长亭相认,还是看得泪流满面。
重逢、相认,多么美好的字眼,可是他们的相认中有太多的疼痛和无奈,甚至多过了喜悦。
十二年,物是人非,家事国事、生离死别,一齐涌上心头,一句“林殊哥哥”,岂能排除多年来心中的伤痛、牵挂和无尽的相思呢?
一句“如果梅长苏劝不了她,就让林殊来劝她吧”当初意气奋发、驰骋沙场的英俊少年,如今变得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在诡谲的权势里面搅弄风云。这其中的变故让霓凰心碎不已。这一刻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诉说两人此时此刻的心境,相拥而泣的两人,感慨无限。
“任凭斗转星移,唯不变此情悠悠……忍别离,不忍却要别离……”
《红颜旧》红颜依旧,不忍却仍要别离,让相认情景喜悦中透出无尽的悲凉。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