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黄西,可能李诞最熟悉。

当李诞还是个“零蛋”时,曾自告奋勇给当年的脱口秀“在天之灵”的黄西供稿,只是人家没瞧上。

多年以后,当黄西站在《脱口秀大会》舞台上,他成了选手,而李诞变成了挑三拣四的评委。

这个曾在白宫吐槽奥巴马,屡次当着拜登的面儿调侃他们的精英,还让他全程陪笑地“talk king”,却在回国后坐了十几年冷板凳,被批“他的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那么这个海归后人人都觉得没意思的男人,真的一点也不搞笑吗?

2010年,白宫灯火通明,人人都在等待第一位黄皮肤的脱口秀受邀者登上舞台。

当一束刺眼的白光打在黄西身上时,瘦弱的他就成了舞台中心。

这个男人其貌不扬,戴老式眼镜穿传统西装,实在看不出有啥特别,但一张嘴就让旁边的拜登帅不过三秒。

“总统,有幸拜读了您的自传,今天见到本人,果然还是书上写得更好看。”

整场表演15分钟,现场爆发无数次鹅叫的狂笑,黄西的白宫个人首秀在米国友人的沸腾中完美收官,浑然不知自己被台上这哥们儿黑得有多惨。

拜登老头儿更兴奋,一把拉住他不停握手交流——“ok!简直太ok了!”

而此时的黄西又恢复了平淡无奇,仿佛刚才那个夸夸其谈的喜剧演员是戏精上身,他的外表和内在仿佛就是Talk show中反转最大的笑话。

长得板板正正一唠嗑毫不“正经”;

身为理工男天花板却热衷文艺单口;

国外爆红却在回国后归于沉寂......

这个看着一点也不好玩儿的男人,到底有多少好玩儿的经历?

1970年,黄西出生在吉林最冷的长白山边境,隔着几个村儿就是传说总是有水怪出没的天池。

不过老黄家似乎无心贪恋风景——家里实在太穷了,只有一片大泥墙,一间草棚子跟一只不产奶的老母牛。

更让父母头疼的是老儿子打小就不争气,不仅上学时候成绩“打廊”,上课还总被老师投诉乱写乱画,从不听讲。

上初中个子窜高一点儿了,又开始逃课,去工地偷砖,跟小混混儿打架,只可惜一次都没打赢过。

有次被一个高中生连环圈踢后又被学生家长跑到家里告黑状,黄爸护犊心切始终不肯让步,被家长指着鼻子骂:“你儿子指定考不上大学!”

“就你儿子能考上!考个家里蹲扶泥呀!”

话虽这么说,但儿子啥样当爹的最清楚,黄爸早就偷偷给他找了份锅炉房的工作,念不下去好混口饭吃。

谁知从那天开始,黄西仿佛学霸上身发奋图强,成绩也从倒数飞升到第一,吓得隔壁学委花容失色:为什么我天天学到十二点才拿第三,而你天天九点睡觉能考第一?

拿老师的话来说,他就是传说中“会方法,脑袋瓜儿聪明”的别人家孩子。

比如,他从不熬夜,高考时都九点睡觉;

老师讲知道的东西从来不听,先自学别的,讲新东西时马上转移注意力。

可见打小他就是个“轻理论,重方法”的逻辑怪才,难怪后来脑子常年跑偏的鲁豫夸他是“高智商天才”。

18岁那年,已经看遍康德,尼采,叔本华和弗洛伊德等哲学大作的他决定去中科院读研究生,而报考专业就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有机化学”。

先不说这是什么鬼畜专业,反正学霸出手只看了几遍课本儿就顺利通关,甚至拿了唯一一个满分的历史新高,轻松ko隔壁清华北大。

后来还有几个学长迷姐特意跑到宿舍看他,不为别的,就想看看有机化学考100分的人长啥样。

一时间其貌不扬的黄西成了风云人物,还成功掳获了财经大学的财花儿。

别看老黄一副木头疙瘩不解风情的样子,追起女孩子那可是一套一套的。

1993年,正在读研的他认识了隔壁东北财经的校花儿金研。

姑娘生得肤白貌美大长腿,追求者甚多,黄西照照镜子倒吸一口凉气,决定根据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采取迂回战术。

每晚七点半准时给姑娘打粘牙电话,不谈情不说爱,就是讲笑话,顺带告诉她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校花就算再高冷面对寻常人的关心也不至于甩脸子。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黄西忽然高烧不起,连着几天没联系金研,这下子轮到姑娘着急了。

据说有一种心理战术叫“培养习惯”,让她固定一个行为模式,习惯你的存在,久而久之你就成为她的依靠和保底。

想必黄西那几年弗洛伊德没白学,毕竟发烧可能烧成脑瘫,还轮不到手残发不了信息是不是?

第四天,他收到校花主动邀约:“明儿见个面吧!”

一年后两人结婚,当毫不登对的小两口踩上红毯,昔日校友纷纷惊呆——“为啥我死活都追不上的女人被你拐跑了?”

黄西淡定作答:“方法重于理论。”

这套“黄氏歪理”不仅从学生时代延续到恋爱结婚,甚至也给日后的成功添砖加瓦。

1995年小两口飞去米国读博,前几个月相当难熬,虽然黄西凭着超强记忆力能背出英汉字典里85%的单词,但一听英语还是眼冒金星脑袋发懵。

媳妇更是天天抱怨:“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于是老黄爱讲笑话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群萤火虫在空中飞,只有一只不发光,你猜为啥?哈哈猜不到吧?因为忘交电费了!”

这边话音刚落,媳妇那边大哭起来,原来那个月他们正好交不起电费,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打那之后他就魔障了,每晚睡觉前必须把老婆逗笑才肯罢休。

白天是白领晚上变谐星,吵得金研一脚把夫君踹进了脱口秀俱乐部——“去吧!爱咋讲咋讲!”

第一次了解美式脱口秀的他深深被这种艺术形式吸引了,刚好符合他“热爱哲学,又能以幽默调侃的方式释放深刻”的无理要求。

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开始学写段子,四处寻求表演机会,无论是偏僻郊外还是危险街区,只要老板敢用他就敢上。

2009年,在脱口秀做了十年小白丁的黄西终于迎来一个翻身机会,参加被称作米国的春晚——《莱特曼秀》。

当天他的表演松弛有度,竭尽全力却没敢奢望太多,演出后他自觉走下台,却看见一个工作人员冲他挤眉弄眼儿:“回去!快回去!”

黄西听见观众们一阵欢呼,他知道,这次成功了!

随后,他成为少数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的杰出移民,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著名音乐家,以及他自己。

而这只是被幸运女神垂青的轻轻一吻,更多的好戏还在后面。

米国春晚之后没几个星期,黄西那段挤眉弄眼的在线看吧视频就被各大网站疯传,走在街上也会有人把他认出来。

“哎?这不就是那个会说东北英语的黄大仙儿吗?”

人人都对这个浓眉小眼,长得一本正经一唠嗑就跑偏的中国男人十分好奇,甚至很多哈佛耶鲁的大学生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特意跑过去示爱——“黄老师,你是我的偶像!”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人人对他说:“黄西,你不可能。”

而关于talk show,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表演方式。

他认知里的喜剧并不只是单纯逗乐别人,而是将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内容通过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出来。

甚至掺杂一些哲学人文,捧腹之余仍有思考余味。

类似于星爷“用喜感表现悲剧”的化繁为简。

国人累了一天对这些不感冒,但老外却很吃这一套,比如之前在米国记者年会上吐槽奥巴马就让大家伙儿替他捏了把冷汗。

黄西当着全美政要一点不给面儿,台下却被逗得人仰马翻,而这种美式幽默的调侃方式,却在回国后被批“情商低,无脑梗”。

所以,到底是我们的笑点太高,还是外国人笑点太低?

2011年在外赚足名气的黄西回国开垦“脱口秀荒地”,没成想却在老窝被黑成翔。

前几年还算顺利,一口气在清华大学,传媒大学等8所高校开了几十场巡演,并连续担任鲁豫和柴静的节目嘉宾。

2013年又被央视挖宝,跟美女陈蓓蓓一起主持《是真的吗》,但没做多久就弃筒了,具体原因不详。

而后又搭档孟非坐镇《非诚勿扰》,一度被称为史上“存在感最低的嘉宾”。

屡次碰壁后黄西决定重拾老梗,接着倒饬自己的脱口秀江山。

但当他使出浑身解数依然逗不乐观众时,才忽然惊觉世道早已改朝换代。

2015到2016年开始不间断全国巡演,大伙儿冲着他的名气来,又不太笑纳他的梗,而他也觉着自己受到了“局限”。

国外可以涉及的话题能达到99%,而国内的话题除了“自嘲”和“笑笑别人”似乎没啥可说的。

2021年,黄西决定将“自嘲”进行到底——参加李诞的《脱口秀大会》。

当曾经的供稿小弟变成评委,而本该是评委的talk king却站在舞台上,大家纷纷感到不可思议:“李诞你行啊!居然把天花板请来了!”

但李诞葫芦里卖的啥药大家心知肚明,他不仅要天花板,更想要高级背景墙。

所以并没讲清楚赛制,让黄西和晋级选手一起参加淘汰赛,又在他黄大哥准备离场时叫回来继续比赛,不得不说这个机灵抖得太失品。

而在退赛后又神补刀:“老师退赛了,可能家里有啥事儿了。”

一句话让黄西处境尴尬毫无体面,那欠兮兮的样子像极了《脱口1》里疯狂输出陈欧的即兴骂街,踩着别人的脑袋,却换来满堂喝彩。

某种程度上,“零蛋”确实赢了,他赢在深谙规则,放弃原则;

而黄西一把年纪高智商高学历,他真的不懂规则吗?

可能是没想过赢吧!

后记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国外的月亮未必放在中国就更圆。

就像把“匠人精神”在国内发扬光大,很多人可能就吃不上饭了。

所以千里马不仅需要伯乐,更需要一片适合它甩开腿奔跑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