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川市横塘路有个三层楼的建筑,它的外观有些破旧,建筑内到处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建筑外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喧嚣热闹,只有老建筑沉默不语地伫立着。今天,一起来了解梅菉电影院背后的故事。
梅菉电影院
五次落点
近70年的历史
梅菉电影院自1953年起,前后在5个地方分别落点,近70年的时间里,它饱经风霜,经历过灾难,也历经过辉煌。
放映机
第一次落点
在解放海南岛之前,部队路过吴川梅菉并在此驻点,于如今的招待所对面建了一个可容纳逾900人的大军棚。吴川市梅菉电影院创始人之一凌生回忆道:“后来海南岛解放,部队离开了,1953年开始,这个大军棚变成人们看电影的地方,这就是梅菉电影院的前身。”
第二次落点
1954年,受建国后湛江首次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13号台风,也是湛江百年不遇的特大巨风袭击,大军棚被破坏,电影院不复存在。台风过后,电影院在中苏友好协会(现吴川市文化馆)处重新修建,进行露天电影播放。
电影院后台控制面板
第三次落点
1955年,电影院再次搬迁,建立了吴川大礼堂(后改名为“吴川大戏堂”,原大军棚附近)。“记得大礼堂的第一场电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下午5点的时候,我们有个20人的小队就扛大画、举彩旗、敲洋鼓、发传单……浩浩荡荡地走街串巷进行宣传。”凌生分享道,那天大礼堂现场有900多位观众,座无虚席,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但是由于电厂与电影院隔海相望,线路较远,供电不足,导致电影播放至一半时突然停电。
第四次落点
由于停电事故常常发生,前来观看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少,为此,1956年,电影院再次搬迁,这次搬到了电厂附近,在漳洲街(原六堡中学球队)进行露台放映,同时,也开始筹建梅菉电影院。
第五次落点
1956年底,梅菉电影院初建成,那是一个占地八间店铺的茅棚,座位都是板凳。后来,电影院继续装修,1972年,终于建成了水泥钢筋、玻璃砖瓦式的房屋,即如今的梅菉电影院。
电影院内的观众席
影院建成
电影人回忆满满
“1958年至1961年,电影院刚建成的时候没有什么观众,我们所有的经理和职工就分工负责,到各个机关、学校、生产社和厂场去发动群众,送票上门,采用先看电影后补钱的形式鼓励群众观看电影。”凌生回忆分享道。
“记得有句很有趣的话,将我们以数字开头的电影串联一起,念起来朗朗上口,《一年之计》《二泉映月》《三进三城》《四渡赤水》《五更行》《六号门》《七天七夜》《八女投江》《九点正》《十天》《千家万户》《万家灯火》《百万英镑》。”凌生念着念着,自己都不禁笑了。
《风云岛》宣传海报
“电影院在1980年至1993年的时候最辉煌,有些电影甚至每天十场,从早播到晚,每场都爆满!”回忆起电影院的辉煌时刻,凌生自豪地分享道,《卖花姑娘》《少林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是当时的热门电影,时长一般在1.5—2小时,深受观众们喜爱。
《沉默的人》宣传海报
改革开放后,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记得是1985年,取片员赶着去省电影公司拿影片,由于船渡不开,他便乘坐快艇,从九江渡直奔广州,连夜将影片取回,争取第二天一早就能播放。”回忆起某次取片员连夜取影片,吴川市梅菉电影院经理李观华的语气都不禁高了几分,“取回影片后,我们就马上安排上映,记得上映那天,电影院门口人头涌涌,大家都纷纷排队等候入场,影院内座无虚席!”
梅菉电影院电影票
梅菉电影院除了电影深受观众喜爱,其舒适的环境和优良的设备也让大家赞不绝口。
“观众来我们这看电影都感觉空气清新、温度舒适,因为我们电影院安装了100匹的中央空调,还设置有回风通道,通过循环让冷气回收利用,节能又有效果。”吴川市梅菉电影院经理叶锡堃分享道。
回风通道
梅菉电影院的设备和音响是全省最好的,在80年代初的一次还音测试中,电影院的混响时间在0.05秒,接近于零,在全省排名第一。这是因为在设计装修时,电影院的室内墙面与天花板就采用特殊材料进行装修,拥有良好的吸音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兴电影院入驻吴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座陪伴了大家半个世纪的老建筑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与任务,正式落下帷幕,虽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它深深留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回忆里。
【撰文/图片】陈玮琪
【作者】
比特悠悠【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