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电影,特别是上世纪中叶美国拍的一系列古代片中,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希腊罗马当然是其中的重点。但在这些电影中,往往呈现出某种既矛盾而又“自然”的“特色”:反派而正统。
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乍一看非常矛盾,请允许笔者先解释一下这个“短语”在此处的含义,它指的是: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近现代电影中,希腊罗马(及其代表的生活方式和统治集团)经常作为压迫正义的反派面目出现,但尽管是反派,但观众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电影仍把他们(特别是罗马)塑造成了“正统”形象,即强大、富足、辉煌、先进,充满帝国的力量和权威,即便完全对那些历史一无所知的观众,也能从中看出其中并非暗含(而是明显)的“正统”意味:电影里的罗马“反派”总是说一口最纯正的英语,而和希腊罗马对立的“蛮族”尽管是“正派”,但他们的口音总是带着口音,如果细分,像马其顿之于希腊,虽然也算是古希腊文明的一支,但据说严格而言,马其顿人(或色萨利人)在那部《亚历山大大帝》中的口音也不是最纯正的英语,而是所谓的苏格兰-凯尔特英语发音(甚至有人说是爱尔兰口音)。而最“纯正”的口音,自然是要留给雅典人,斯巴达人以及罗马人的。
由于希腊没有像罗马那样建立一个意义深远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主要在东方,且其持久性和影响力是无法和罗马帝国相比拟的),因此也相对少有对异族的“压迫”和“摧残”,所以,所谓“正统的反派”形象主要由罗马来承担,而且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题材中:帝国初期对基督教的压迫;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
在上世纪中叶的罗马,拍摄了很多基督教题材,制作宏大的罗马电影(也有以埃及为背景的),比如十诫、宾虚、万世流芳、暴君焚城录等。尽管从现代的眼光来看,那时的电影总因为发展不够成熟而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演员很喜欢用一种语调来发声)。本文就以暴君焚城录为例子,看一下美国电影中罗马帝国“正统的反派”形象。
虽然这是一部美国电影,但其原稿却是来自波兰作家显克维奇因之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主啊,你往何处去》,书名和电影名都是拉丁语,quo vadis。作者显克维奇显然对基督教和西方历史有着非常深入而精湛的认知,这也赋予了改编的电影以“先天”的深刻内涵。
首先是罗马军团,美国人演罗马军团是一绝,抬头挺胸的少爷兵换上古代罗马的盔甲后,从气质到外表都是罗马(公民兵)军团无可挑剔的再现,特别是那个右手弯曲在胸前随后向右前方伸直的表示接到命令的动作(常用来表示hail,即致敬):
美国桀骜不驯的牛仔少爷兵,和希腊罗马世界为自己而战,自己装备自己的公民兵,跨越2000年的遥远呼应?
这部电影里,演技最好的当属尼禄的演员了,英国科班出身的演员彼得·乌斯蒂诺夫不仅口操一口纯正的RP英语,也完全再现了一个既自大又自卑、神经质的,残酷而又胆小、多疑的,高高在上又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尼禄形象,几乎可以堪称是荧屏史上对尼禄最好的诠释之一了。
原书中除了主角马库斯和丽姬娅,还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角色,即尼禄最宠信的“艺术评论家”佩特罗尼乌斯,此人有着非常渊博的学识和华丽的辞藻,总能不通过违心的赞美而拍出让尼禄最舒心的马屁,是一个典型的公元1-2世纪,希腊罗马世界信奉新柏拉图-斯多噶派主义(也许还带点伊壁鸠鲁主义)生活观的上流人士。他由于无法忍受尼禄的残暴,最终得罪了尼禄,在尼禄要对他施加制裁之前,自己在家中和最爱自己的女奴,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饮宴,一边让医生给自己的动脉放血,一边口授给尼禄的充满讽刺意味的诀别信,最终在宴会中沉沉睡去(死去)。这是一个多么斯多噶,多么“上流”的死亡方式啊,也是书中最动人的片段之一,电影中对这段情节的演绎也相当不错:
最后,塞内卡代表作者或导演,向他说了悼词:永别了,伴随你而去的,是我们罗马世界的精华(这段话由希腊被释奴哲学家塞内卡说出口还是颇为令人出戏,不过这是戏里的塞内卡,而不是真实的塞内卡。颇有点最后的罗马人的意味)。而帕特洛尼乌斯这样的高品位的享乐主义却不乏深刻的人生态度,仍然活跃在许多现代西方名流的身上。
在本片的最后,伴随着尼禄之时,导演或编剧借主角之口,说出了以下这句话:
我们要重建罗马,并带回她的正义。
这是一种明示,导演显然认为罗马将文明带去了各个蛮荒之地,像尼禄这样的污点并不是她的全部,而是短暂的对罗马和平和罗马正义的背离。
即便在近年HBO拍摄的大尺度美剧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电影天堂中,罗马邪恶而正统的形象依旧。特别是当第三季拍摄罗马城及克拉苏豪华的,用最好的大理石和雕塑装点的府邸出现时,观众们就应该知道,尽管斯巴达克斯和他的反抗者才是主角,尽管斯巴达克斯才是正义的一方,但他们绝非“正统”,“正统”是眼前这个强大的城市,以及代表其意志的这个强大的男人克拉苏。
在美国这个大量借鉴了罗马的基本理念而建立的“山巅之城”,世俗巴比伦大帝国(罗马)和基督教原则的冲突形成了极为强大而又互相妥协的张力,他们互相角力,互相较劲,互相敌对,却又水乳交融,形成了一个看似矛盾却又浑然一体的混合物。在现代题材的美国电影中,美国政府及其代理人(比如)也往往沦为和罗马帝国一样正统的反派,其中透露出强烈的自我批判和对权力者的警惕意味,批判古代的罗马和批判现代的美国(zf),其内在逻辑是相当一致的:这个令人厌恶,引人堕落的巴比伦大淫妇,她残酷、残忍、残暴、冷酷无情、充满暴力、纸醉金迷、无耻堕落,是一切道德的敌人,但这样的罗马(美国),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巅峰,是真正而唯一的文明正统。这两个事实将长期对峙和融合下去,直到世界的终结。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