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走过高山大川,苦累也是浪漫。风起云涌的岁月啊,我记住了你只有信仰的容颜。”从4月16日开始,大型工业史诗电视连续剧《火红年华》在央视综合频道重播,给人们再次带来“三线建设”的火红岁月。
该剧以国家“三线建设”为背景,以十九冶、攀钢、攀煤等著名的三线工业企业为故事原型,以攀枝花市为主拍摄地,全景式地展现了老一辈三线建设者在国家的号召下,不远千里来到大西南的山谷之间,在总面积2.5平方公里的弄弄坪,挑战世界先例建设起一座3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伴随企业成长,见证企业振兴和转型的故事。
这部打磨了六年的32集电视剧,在去年央视一套国庆档黄金时段一经播出,便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特别是不少老一辈三线人含泪表示:“这部剧拍出了那个年代的艰苦!”年轻观众被剧情感动:“这部剧讲得就是我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三线人骄傲!”。
《火红年华》拍摄中经历了哪些故事?此次重播,主创们又有哪些话想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节目主持人苏扬就此专访了该剧的导演王文杰。
《火红年华》导演 王文杰
在剧中歌颂奉献精神
“我觉得这个戏挺适合我来拍的。”提到拍摄原因,王文杰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年龄上,自己比“大三线”建设那代人小十岁,对那段历史比较了解。二是纯粹,他认为电视剧就要去歌颂纯粹的热情,而建设“大三线”的那代人,具有自觉的奉献精神,“所以我就把这部剧接过来了。”
在拍摄中,年轻演员深受感动,但对于剧本仍有不理解的部分,王文杰就专门给他们开会进行交流解答,“演员无论演什么角色,只要把自己的灵魂投进去,就会和角色融合在一起。”
“总有些遗憾在里面”,王文杰感慨。创作中,对于历史场景的还原并不太难,但由于设备、资金原因,很多大型设备找不到,“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宏大场面很难呈现出来。资金不足也限制了演员的阵容,王文杰表示,现在对品德的教育薄弱了,他们年轻的时候,拍戏和赚钱没有多大关系,老师总会教育他们“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要表演好,而不是为了钱”,但现在一些演员还是过于看重钱了,改变这一现状不是件简单事。由此看《火红年华》这部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觉得现在这样的戏不多,应该一部部多起来。”
“三线精神”应该被记住 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
谈到“大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王文杰激动地说,针对当时中国周围的环境,国家得有一个战略纵深,所以上马了不少钢铁、军工、铁路等建设。这些项目工程对保卫国家的和平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文杰说,拍摄前,他查阅了大量关于“三线建设”的资料,还特意赶到攀枝花采访老工人、老干部,收集素材。“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老人们都如数家珍。这些老人都吃过苦,但是他们反而把吃过的苦当成了自己的骄傲。跟他们接触久了,我已经把自己融进去了。”
“从无到有,一个弄弄坪,后来竟然建成了一座城市。”采访中,王文杰反复提到“三线精神”,没有“三线精神”,就没有攀枝花,这也是《火红年华》这部剧最想传递给当下年轻人的。“那时没有电,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粗茶淡饭……可那代人为了国家,不惜牺牲青春,甚至生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这种精神应该被记住,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
全身心地将自己融入到片子里
王文杰一开始并不是学导演出身,而是考入了山东省电视台演员剧团。在拍戏时,他总会和导演讨论人物的处理,可有时候导演和自己理解不同,他就萌生出自己做导演的想法,想把自己的思考体现到作品里。
最初,王文杰作为援藏干部被派到西藏电视台,在那里他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他们的地平线》,这部作品得到了山东电视台的认可,回到山东电视台后,他就真正开始做导演。最初,王文杰并没有那么出色,也拿不到很好的剧本。但他总是告诉自己“做好准备才有机会”,所以哪怕剧本只有几集,他也会找人重新讨论,最终这些剧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甚至获了奖。
此后,王文杰拍摄了不少优秀作品,他拍摄的《白眉大侠》是国内第一部武侠片,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威亚拍戏的作品。由于有援藏经历,他又拍摄了《天路》。又因为他和孔繁森是好朋友,他就萌生出记录孔繁森的想法,由此拍摄了《孔繁森》……谈到创作标准,王文杰说,“没有思想内涵的、纯娱乐的东西我是不太愿意拍的。”“融入”是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只要片子到你手里,你把自己彻底投进去后,就会融入在这个片子里,需要最好状态,努力把自己融进去。”
导演的思考应和编剧的合成一体
“通过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用这样的世界观去对待每一部作品,就形成了自己的一股气,这种气是从骨子里带出来的。而且我觉得灵魂的东西是要追求的,拍摄的方法完全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运用,所以你的思想内涵会深深压到作品里。”王文杰认为自己是个重情义的人,这对作品的内涵也起到了影响作用。
“刻意追求什么,我觉得达不到,想填入另外的东西到作品里,也达不到。而应在现有作品的基础上往里面添加自己的东西,作品才能多样化。”王文杰拍摄的作品类型很多,他每拿到一个作品时,都会顺着编剧的思路,与编剧讨论剧本,他会听取编剧的想法,然后找到缺乏的内容和突破点。所以王文杰认为编剧和导演是密切合作的两个主体,导演不能太个性化。
对于作品的选择,王文杰坚持“创作一部作品,自己要喜欢,应选择一个自己看到高兴的剧本,利用编剧的智慧和自己的创作为作品锦上添花”。他有看作品看到一半拒绝拍摄的情况,有与编剧谈到一起,尽管劳务费少也会拍摄的情况,因为他认为导演的思考应和编剧合成一体,而不能仅仅依赖编剧的思考,“我就是走自己的路子。”王文杰说。
监制:白中华
主持:苏扬
编辑:陈铭、殷宇堃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