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棠

还是失望了。

如果你没有看过前两部《神奇动物》和“哈利·波特”系列原作,这部4月8日上映的新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后简称《神奇动物3》),大概率会叫你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毕竟,哈利·波特开启的魔法世界,已经有整整十部电影对其世界观和人物关系进行过铺陈,早已自成体系。要在这体系上再讲一个新故事,既独立、完整,又背靠魔法世界,必然会对剧本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海报

在剧本独立完整性、降低“理解门槛”的维度上来说,《神奇动物3》做得并不好。所以它只能算是一部粉丝电影。

可惜,它也没让粉丝们满意。

上映第2天,豆瓣开分6.4,第3天跌至6.3——

远远低于这个系列的任何一部评分。

在国内疫情形势如此复杂的情况之下,愿意赶在上映前两天去影院的观众,多多少少有些对魔法世界的情结。滤镜加持之下,还打出了这个分数。显然,《神奇动物3》是令人失望的。

▲《神奇动物3》的豆瓣评分仅有6.3分

就我本人在4月8日的零点场,举着魔法棒看完电影的体验而言,观影过程很激动,观影结束觉得很空虚。

除了炫目的魔法特效和与霍格沃茨有关的彩蛋以外,故事本身没在我心里激起任何波澜。2个小时的电影,走马观花一样,看了个热闹,什么都没留下。

这绝不是当年那个让人们神牵梦绕的魔法世界应有的水准。

01

不同于“哈利·波特”

不久前,我采访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中文译者,马爱农老师。

随着电影一同出版的“神奇动物”系列剧本,也是由她执笔翻译的。

我问,“哈利·波特”系列和“神奇动物”系列的区别在哪里?她说,“神奇动物”系列是完全的成人作品,“已经不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了”

▲“神奇动物”已经是完全的成人作品了

“而且是比较烧脑的那一种。”马老师形容。

对她而言,在翻译上需要下的功夫也更多、更加艰巨了。

的确,各种意义上,“神奇动物”系列都比“哈利·波特”系列更加富有野心。

“哈利·波特”的故事主要发生在霍格沃茨,讲述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个少年人在学校里的学习日常与惊奇冒险。即使是第六部、第七部,三人组的活动范围从霍格沃茨转移至伦敦,在英国的各个地方游荡。最后与黑魔王的决战,还是回到了霍格沃茨。

▲“哈利·波特”故事中的三人组:哈利、罗恩和赫敏

主线明晰,环境相对固定,哈利三人组个性鲜明,主角光环强烈。

读者看着他们一年一年地长大,看着他们受到来自伏地魔的威胁愈发强烈,面临的挑战也愈发艰巨。这是一个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故事。

▲长大后的哈利三人组

而“神奇动物”,从时间线来讲,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前传。

在这个时空里,邓布利多正值壮年,还未曾成为后来那个胡子白花花的睿智老爷爷。

伏地魔也还没诞生,与邓布利多作对的是盖勒特·格林德沃——一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黑巫师。“神奇动物系列”讲述的,正是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的牵绊。

▲“神奇动物”系列讲述的是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之间的牵绊

“神奇动物”第一部发生在美国。

第二部回到了英国,又去了法国。

刚刚上映的第三部,则是在欧洲来回乱转。一会在法国,一会在英国,一会在德国,最后去了不丹。

▲《神奇动物3》除了在英国和法国,还去了不丹

这一部里,还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国际巫师协会”。类似于巫师界的联合国,通过竞选,从来自各个国家的候选人里选出新任主席,建立国际巫师新秩序。

值得一提,中国巫师也在系列电影里首次出镜了。

参与国际巫师协会主席竞选的,就有一位中国代表。仔细看巫师集会现场,有一些红色条幅写着“坚决支持刘洮当选国际魔法协会主席”。

▲《神奇动物3》中的中国巫师刘洮

中国巫师袍看起来有点儿像旗袍,红色面料,再加上金色的盘扣。看起来真的很中国,但并不是那么酷(真希望到了今天,中国巫师袍已经改良了制式)。

总之,魔法世界的边界被无限制地拓张。从霍格沃茨,到英国巫师界,再到美国、欧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

罗琳不再只想讲述一个小男孩在魔法学校里发生的奇闻轶事,而想借国际魔法界,讨论权力的博弈,和政治主张的冲突。

▲罗琳想要借着魔法世界讨论权力的博弈以及政治主张的冲突

通过巫师协会主席竞选的种种,我甚至看到她想借此讨论西方民主制度的意图。

作为资深哈迷,如此庞大和复杂的世界观呈现在眼前,第一反应自然是激动和欣喜。选在零点场观影,我感觉不到丝毫的困意,贪婪地盯着荧幕,渴求将更多的细节收入眼帘。

▲“神奇动物”系列更庞大更复杂,但也略显空洞

然而,收获寥寥。

这就是矛盾所在。

《神奇动物3》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魔法世界,但没有提供足以支撑和丰满它的细节,显得空洞、干瘪,浮光掠影。

02

空洞

个人觉得,国际魔法协会的换届选举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设定,只可惜,电影把它拍得十分简陋和扁平。

我迫切地想知道,三位候选人各自持有怎样的政治主张,他们希望引领巫师界走向何方,人们为什么支持他们。

▲本来很精彩的选举,在影片中却像喊口号起哄

可电影除了交代格林德沃主张巫师应该统治麻瓜,如果他上台,“在巫师世界和麻瓜世界都会引发灾难”以外,没有再详细的描述。

更不用说另外两个仿佛工具一样的候选者了,对他们出身、性格和主张,电影几乎毫无着墨。

▲影片中的其他两位候选者与工具人无异,对他们并无多少着墨

只有集会上,两派支持者像是世界杯球迷互相起哄一样,喊一喊口号,全然看不出这场选举出现在电影中的必要性,以及选举本身的严肃性。

选举难拍吗?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是 “麻瓜世界”现成的参考例子,每一届的候选人都会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竞选口号和政治主张。

比如,特朗普2016年时标志性的承诺,要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筑起一堵“美丽的大墙”,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等。

他高举着美国优先、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和排外主义四面旗子,抓住了在美国民众之间弥漫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他的成功当选,意味着美国社会保守主义的回潮。

政见的交锋,人心的拉扯,对选举所在的世界秩序状态的深入刻画,才是一场选举里最精彩的环节。魔法世界若想要虚构一场选举,是可以从现实中去学习模拟的。

但电影里,徒只留下一个选举大会的框架。当故事的最后那位女性候选者倏然被麒麟选中,被宣布当选协会主席的一刻,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感到无比困惑。

她是谁?她为何会胜出?一头雾水。

▲最后胜出的女性候选者让观众感觉到一头雾水

电影对人物的塑造也是空洞的。

也许是因为出场角色实在太繁杂了,时间又是有限的,分配给每个人的戏份无法让他们血肉饱满起来。

在“哈利·波特”系列里,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陪伴着哈利三人组慢慢长大,看着他们从亲密无间,到并肩作战。

▲在“哈利·波特”故事中,大部分人物饱满又鲜活

有时出于误会,出于嫉妒心,三人也会爆发矛盾,但不久又重归于好。

哈利果敢,罗恩善良,赫敏聪慧,无数细节,刻画了他们的鲜活与可爱。

“神奇动物”里,尽管我能捕捉到纽特作为主角的魅力,但他身边的伙伴在三部里来来往往,不停变化,很难讲对谁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前两部与纽特并肩战斗的缇娜,在这一部电影里以“美国魔法部事务繁忙”这么一个毫无说服力的理由持续下线,换上了三个近乎全新的角色。这三人与纽特和雅各布组成五人行动组,完成任务。

▲前两部陪伴纽特的缇娜在《神奇动物3》中也莫名其妙下线

上一个主角还没在观众心中站稳,就来了面目模糊的下一波,这让人在情感上实在难以接受。

除了人物角色的快速翻篇,电影细节也让观众感到糊涂:

我始终很难理解,奎妮作为一个拥有上帝般视角的摄魂取念者,明明深爱着雅各布,为什么会反水倒戈向格林德沃的阵营——自诩相对认真地观看了全系列,但我还是不明所以。

▲奎妮也倒戈向格林德沃的阵营中

“神奇动物”由原著作者J·K·罗琳担任制片与编剧,由执导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大卫·叶茨担任导演,核心主创团队还是“原来的配方”,不存在断裂和换血。

但为什么,魔法世界会变成了这样?

迷惑

魔法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按捺下失望的心,我仔细想了两天,努力理出一些思路。

魔法世界倏然扩张了,相比原来“哈利·波特”系列的世界观,“神奇动物”系列故事复杂了5倍不止,但一部电影的时长总归是有限的,它的容量受到时长的限制。

而按制片方的计划,“神奇动物”只有5部电影的体量,比前者还少了2部。

▲“神奇动物”系列的世界观更复杂,体量却变小了

加之,前者还有原著作为底稿。

其实,在从影院出来后,我就在想,既然J·K·罗琳如此富有野心,为什么不把“神奇动物”系列写成小说呢?写成小说,一定会比电影精彩许多。

这倒不是什么“原作原教旨主义”。

在《神奇动物3》观影那一天,为了做功课,我在书店刚刚看过一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原著。有最直观的对比,我发现,文字和影片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落差是巨大的。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剧照

这是呈现形式所决定的。

电影只能通过人物的台词和表演来提供信息,但小说可以使用解释性的文字让读者透视人物的心理活动、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死亡圣器》里,也简单介绍过邓布利多家族的往事,哈利三人组是通过一本在魔法世界发行的读物知道的。

哈利读到《预言家日报》记者丽塔·斯基特的作品。她在邓布利多去世后,出版了一部人物传记,名作《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与谎言》,一跃成为魔法世界的畅销读物。

小说里,J·K·罗琳将这本书的节选段落,直观地写出来,呈现在人们眼前,读起来趣味横生。

▲电影《死亡圣器》中的邓布利多

如果写成小说,罗琳大可用同样的手法来描写国际魔术协会主席竞选过程中,候选人之间发生的种种。

想通过影像呈现如此的信息量,把个体的主张、理念、逻辑,那些超越故事情节之外的思考的内容全部展现出来,2个小时的电影是远远不足够的。

或者说,对思想的呈现,这同样也是影像的弱点。

▲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时长无法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展示出来

于是电影只能删删减减,把行为逻辑砍至最单薄,对背景设定含糊其辞,留足时间给故事。

但人们依旧看得不够过瘾,甚至云里雾里,一脸问号。

作为哈迷,我甚至已经懒得去评价《神奇动物3》作为一部电影是好是坏,只想赶紧知道:

奎妮为什么会倒戈?

格林德沃指使默默然去袭击邓布利多,为什么他的“血盟契约”没有生效?

邦缇是怎么逃过格林德沃追随者的围追堵截的?

为什么复制了6个手提箱,加上原装的有7个,却只有5个人参与了最后的行动?

《神奇动物3》讲了一个看起来挺有趣的故事,但没有讲清楚,留下无数的谜团。

凌晨三点观影结束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仍旧愤愤不平:一个好大的坑啊。太坑了。

作者 | 吴棠

编辑 | 季洁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