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C
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和法国电影《致我的陌生恋人》上映,作为本周上映的两部外片,多少自带话题热度。
上映首周五,影片排片分别拿下8%和11.7%,仅次于本周正式上映的新片《边缘行者》和上周上映的系列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近几年看来,小语种电影时常能给电影市场惊喜。或许有时候可以预估,有时候也许只是“捡漏”,但各种小语种电影的出现,如同拼图上的某块碎片,给观众绝对的惊喜。
1
商业类型成关键
《误杀瞒天记》官宣引进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此表示了好奇,明明翻拍其的电影《误杀》刚在2年前上映,口碑和票房都引爆了整个市场。
自电影官宣以来,片方始终打出“《误杀》原版”的旗号,甚至连电影海报上,都不忘对它进行强化。而电影上映之后,外围宣传则以“爽片”作引子吸引观众,更是在热搜上出现“谁不爱看爽片“的话题词。
可以看到,电影本身的商业类型是这部电影能在市场上被关注的焦点。
据知情人透露,这部2015年于印度上映的《误杀瞒天记》,电影版权和改编权早在多年前,就被中国不同的出品方买下。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对外官宣将进行改编翻拍是在2018年。
事实上,回看中国引进的印度电影,在《摔跤吧!爸爸》之前,有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票房冠军”和“阿米尔·汗”。
据统计,中国至今已经引进了多达30余部作品,其中有6部作品,均由阿米尔·汗主演。甚至因此,《神秘巨星》成为了引进时间周期最短的作品。
本土票房的影响力的加成更不容小觑。
印度本土票房冠军《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巴霍巴利王》系列等,均被引进。
事实上,票房噱头和商业类型,始终是小语种电影被引进的关键。
譬如,2019年上映的法国电影《欢迎来北方2》,正是打着前作是法国影史的票房冠军的旗号;同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则是俄罗斯影史的票房冠军。
如果说票房是彰显当地社情的一面,那么商业类型是打开不同国家市场的关键钥匙。
从《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到《海市蜃楼》《完美陌生人》,这些影片都有非常相似的引进节奏。
这类影片几乎都是在引进前,就在国内自媒体中爆火,成为大众话题的关键,且集中在悬疑、犯罪、动作等相对更商业的题材类型上。而这些电影在宣传方的合理宣传下,都成为了出圈的关键。
“现在短视频传播越来越多,小语种电影也可以多多利用。”曾参与某部西语电影宣传的小A谈到,“有时候小语种电影的宣发费用很低,做完一些常规的宣传之后,经费可能就所剩无几了。但是如果这些影片前期在网络上有过一些宣传的话,大家能相互借力,反而还能制造票房奇迹。”
据了解,当时《天才枪手》从拿到放映许可证,再到定档,宣传期不到一个月,但片方加强对海外票房成绩的宣传,将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发酵过的口碑作为重要宣传点,并大胆地找到影评人、影院经理、媒体等业内人士提前看片,使口碑能很好地本土化发酵。
2
情感始终是制胜突破口
《误杀瞒天记》也好,或者是之前《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整体在故事剧情上,都会显得较为商业,从影片亮点上,留有足够的宣传空间。
狮鼠影业CEO邱杰就曾说过,“未来在引进片市场上,真正能获得观众认可的,一定是异于好莱坞大片的新东西。”
随着《摔跤吧!爸爸》凭借社会话题和父女情感的出圈,越来越多强化这类社会议题的影片被引进。
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今年制造不小票房奇迹的《花束般的恋爱》,以及正在上映的《致我的陌生恋人》均是主打差别商业大片的电影作品。
可能有不少人会提到,《何以为家》映前获得的奖项,便是电影的宣传重点。但事实上,电影引进方路画影视总裁蔡公明在此前的采访中曾提到,他们买下《何以为家》的版权时,影片并没有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只是购片细则中规定,“除了法国以外,其它国家上映时间不能早于美国”。
之所以当时买下影片《何以为家》和《小偷家族》,都是被影片本身的情感共鸣打中。
但奖项并没有成为他们出圈的关键。
《小偷家族》宣传时,片方强调了奖项光环并安排了大量跨界合作。而《何以为家》的宣传期比较短,“从宣传有望引进到现在,影片多次登上热搜榜。我们用互联网联动为片子的出圈和下沉做了铺垫。”
这种形式其实在《花束般的恋爱》宣传期中,有所目睹。
虽然电影中不乏“苏打”菅田将晖和“村花”有村架纯这类有一定知名度的日本影星,但电影从前期“2月22日22:22”的上映梗,到上映期间的爱情理念,尽可能在用普世的情感,去打破固有的认知。
事实上,我们能注意到《致我的陌生恋人》也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尝试。电影上映时间是4月14日(周四)的17:20,对应了“520”的时间梗。
与此同时,在部分商业看点上,宣传抓住时空的剧情,打出了法国版《想见你》的宣传。只是从目前的效应来看,这波形式化的宣发,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用。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致我的陌生恋人》在确定引进的时候,就改掉了原本的译名《再见钟情》。
从片名来看,普通观众较难理解原片名是什么意思,很难引起观看的欲望。曾经上映的法国电影《天上再见》就是这样的情况,本身宣传不多,加上观众看起来“不知所云”的片名,即使口碑很好,但最后还是沦为了炮灰。
不可否认,小语种影片在某方面填补了电影市场的空白。中国观众对多元化文化也越来越多地给予尊重和支持。但现阶段,大部分小语种电影还处在一个需要“被发现”的困境中。
如何让这些影片从寻找观众,变成观众主动选择这类影片,是引进方和宣传方需要思考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