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还没有降临的时候,学校的地坪边,就已经竖起来了两根高杆,然后扯开一方白幕,露天电影马上就要开场了。先是嬉闹的孩子,然后是忙完一天农活的大人,渐渐地站满了一坪。
大家高兴,今晚可以度过一个最美好的时光,这是小时候夏夜里最热闹的事情。
因喜欢电影,收藏了一些电影杂志。图/万成
大人们拿把大蒲扇,一边嗑着南瓜子一边拉着家常。小孩子们在人群里窜来窜去,嬉戏打闹。
接近放映时,操场上越来越挤,来晚了的人有的骑在围墙上,有的攀上了篮球架。姑娘们大多是一脸的矜持,她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心怀戒备却又满脸好奇地瞟瞟在身边晃来晃去的小伙子。小伙子们呢,一边高声大叫着,也一边往姑娘们这边闲荡而来。
同村的一个小伙伴他哥哥,还把他们的曾祖母背来了,说是要让老人也看看电影。老人估计超过了90岁,扁着嘴,沟沟壑壑的脸上尽是麻点,抽着咕噜咕噜响的水烟,她的曾孙们把她先带到地坪边沿,让她在电影开演前看看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据说那老人从未看见过汽车。
因喜欢电影,收藏了一些电影杂志。图/万成
天完全黑了以后,放映员被簇拥着,打着饱嗝无比神圣地走到放映机前,那时候看起来他们神气极了。帮着提片子的人也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啥片子?”人群中有人问。“《小螺号》!”“又是《小螺号》?看过几遍了!”那人埋怨。“你看过几遍了?我18个大队巡回放一遍差不多看了18遍,你嫌烦我还未说烦呢!”放映员一脸的不屑。“也好!比样板戏强多了,好歹里面有抓特务。”另一人在旁边插嘴打圆场。
因喜欢电影,收藏了一些电影杂志。图/万成
放映员一阵摆弄之后,一束白光射到了屏幕上,上面映出几个愣头愣脑的人影,还有故意挥舞着的手影,这时后面有人骂开了:“猪脑壳,别晃了!鸡爪子,莫摇了!”前面的人听到骂声不服气,继续摇头晃脑,且乱舞着手。回头时才发觉光线太强,刺得脑袋发昏,只好赶紧回过头去,揉着被刺得发痛的眼睛,半天才看得清东西,周围的人一阵哄笑。绑在柱子上的大喇叭响起了音乐,人们看到屏幕上“珠江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闪耀时,整个电影场才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全盯在银幕上。
一卷放完了,轮到换片时,场地响起了口哨声、怪叫声,甚至还有推推搡搡的恶作剧声响。
场内就无端生起风浪来。一个工作人员挺身出来,抓到一个在场地故意拥挤的,要这个年轻人在麦克风面前作检讨。电影暂停,观众倾听他的检讨,秩序明显好多了。
月亮高悬在天上,随着银幕上出现“剧终”二字,人群各自散去。小孩的哭闹声、找人的叫喊声、对影片的议论声、被踩掉了鞋子找鞋子的埋怨声,不绝于耳。
因喜欢电影,收藏了一些电影杂志。图/万成
声音如水面上荡起的涟漪,向周遭的村庄依次散去,逐渐重归黑夜的宁静。邻近的村庄不时传来狗吠,月光下乘兴而归的人们打着手电或提着煤油灯,回味着刚才的电影画面快步走向自己的家门……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作为美好精神粮食的电影在我们的心头自始至终焕发着旺盛的生机,对电影的喜爱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对电脑深情倾注一样。
露天电影像五颜六色的丝线,纺织了我童年的天空,不仅是因为与电影一起同欢同悲、同爱同恨的情感,也源于夏夜里热闹的生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