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道康
一天晚上乘车经过市区人民路,看到“新中国”电影院正散场,朝街路面的楼梯上观众如鱼贯而下,这一幕使我突然想起五马街大众电影院的往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都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五马街可算是温州的南京路了。
繁华集中在中百公司、大众电影院、五味和这一带。下午五点过后,百货公司打烊的铃声响起,顾客们陆陆续续地散出,商场里面开始熄灯,中百的铁拉门拉上了,百货公司的员工开始下班。这时五马街两边的店铺也都纷纷关上了店门板。沉寂的夜幕慢慢的笼罩了这条街。
在中百旁边的大众电影院二楼门面上挂着大幅的电影广告“大李小李和老李”,“今天我休息”。在楼下厅堂里,两边的橱窗里面贴着电影海报,白晃晃的日光灯照着海报也照着橱窗前的三三两两的闲人。
晚饭后,那些已预购票的及傍晚无所事事的人会早早地晃荡在影院门口,或是等着开场或是等着购得几张剩票。这时是唯一的夜生活喧闹的时刻。
“嗳,走来叭,吃橄榄,永生橄榄味道囋!”
“长人橄榄两头尖,吃完还要添!”
“哎!电影还早,吃味道,瓜子茴香豆冇讲道!”
长人和永生,他们身上系着一条脏兮兮的已变成麻花色的白围身布,手臂挽着一只高脚竹篮,右手拿竹夹子敲打着竹篮,转圈向人们兜售小吃。一有主顾靠近,他就会立马停下,麻利地从篮子边一本旧书上撕下一页,随手一卷,夹几个橄榄或盛几勺茴香豆,一卷一折,满脸堆笑的递上给你。
大众电影院的晚场电影是最旺俏的,有时是一票难求,需早早预购。那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如此的贫乏。以至于看下一场电影的人会很早的就闲等在电影院门口。上一场散场了,人流蜂拥而出,这时是五马街最闹热最拥挤的时刻。因为这,后来大众电影院才在纱帽河打通了另一条出口。
电影《节振国》海报
记得有一次放映电影《节振国》,我很想看,就和一个小伙伴去买票,当我们踮起脚尖望着售票口,却被告知说:”没有,卖完了“。
我们心不甘,只好央求说:”叔叔,您行行好,随便什么角落里的票都行,卖两张给我,因为今天是最后一天放映了“。
那个售票员听了说:“那你们帮我把这院子和过道打扫一下,我看看还有没有剩票” 。
好嘞, 有希望!我们赶紧操起扫帚把售票室外的小院子和电影院通向纱帽河的过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擦着汗去邀功领赏,售票员看罢后就卖给我们两张”竖颈“的票,即最后一排靠墙的座位。也好,这等座位你就是站起来看也无后顾之忧,因后面没人抗议的。那次电影我们可是半蹲在座位上看得津津有味,心花怒放的。
时过境迁,往事如烟。昔日繁华的五马街也旧貌换了新颜,大众电影院也不再一枝独秀,因文化市场的扩大繁荣,大众影院反而显得有点冷清了。而人民路却成了旧城区最繁华的路段,原先很简陋的新中国影院也变得门庭若市,热闹光鲜起来。
这几十年来,我已很少光顾电影了,可大众电影院留给我的印象却依然是那么清晰、新鲜,她印在我的记忆里,仿佛就在昨天。
关注本刊
往期选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