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电影《四海》的投资方“果麦文化”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投资《四海》导致亏钱,亏损额在700万至900万之间。
果麦文化是上市公司,对发布的报告负法律责任,因此数据是可信的。由此可以推断《四海》的投资额及亏损情况。
果麦文化投资1300万,占《四海》总投资额的5%,
很容易计算出《四海》的成本是2.6亿。5%的份额亏损700-900万,推算《四海》赔了1.4亿-1.8亿
。
该数据经得起验证。
《四海》大年初一上映,受口碑影响票房失利,至下线时只有5.42亿。票房分账的比例之前谈过,扣除3%的营业税6%的增值税及部分“费”,剩下的片方跟电影院差不多46分账。
现在有了售票平台,数据更加直观。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显示,
《四海》总票房5.42亿,扣除4872万的税费,剩下的4.9亿进行分账,片方拿走1.85亿
。
1.85亿-2.6亿=-7500万,跟果麦文化的数据对不上,怎么回事?
别忘了,还有宣发!1.85亿里有宣发公司的钱,剩下的才是制片方的。因此实际是对得上的。再次强调果麦文化的数据是可信的,因为造假是违法的。
最大的问题出现了:要特效没特效,要场面没场面,摞桥段码场景的《四海》,怎么会花这么多钱?2.6亿都用在哪了?
《四海》的阵容不算强大,真正能卖票的就两个人,一个沈腾,一个韩寒。沈腾现在是头一号的票房王者,随便露个脸几十亿票房,那真是行走的印钞机。
韩寒是另一大卖点,主打“品质”。畅销书作家、80后代言人、顶级的F1赛车手,他身上有太多光环。体现在票房上更明显,《飞驰人生》17.28亿。
韩寒+沈腾无疑是《四海》最大的卖点,跟戏份多少没关系。沈腾这几年玩的就是品牌外包,贴个名露个脸,钞票大把入账。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俩到底拿走多少钱?其实《四海》的成本不难推算,道具、设备、剧组杂务满打满算4000万足够,刘浩存、刘昊然片酬500万足够,不能扛票房嘛;其他尹正、乔杉、冯绍峰、黄晓明也不会拿太多钱,人均300万算撑死。
这样算下来,成本是4000万+500万*2+300万*4=6200万。
还有宣发费用。《四海》的宣发费用肯定不会低,按8000万应该算合理。
这样算下来,沈腾+韩寒拿走的钱是2.6亿-6200万-8000万约等于1.2亿。哥俩平分,一人6000万。
这个数字有点太夸张,一部电影而已,能赚这么多?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但那种可能最好别存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