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里,国产影视第一位白富美大女主

前几天借着“小时代现实主义”这个话题,又回到了大众视野。

给不了解的读者介绍一下,“小时代现实主义”是对前段时间上海精致有钱人行为的一种调侃。

比如下楼做核酸前化个全妆、换上大牌外套再出门,或者家门口装物资的袋子好多都是奢侈品购物袋。

看得网友啧啧称奇,都开始夸《小时代》写实了。

被玩梗最多的当属灵魂人物顾里。

有人模仿小时代堆砌名牌的文风,续写顾里的居家日常。

有人翻出那句“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的名言,感慨多么鞭辟入里。

还有人从顾里的视角剪了《如果郭敬明拍上海买菜》视频,台词深得郭氏奢华浮夸风格的精髓。

@王左中右

《小时代》上映都快十年了,顾里依旧是顶流。

想当初,她开创了富家女也能当大女主的先河。

后来刷屏的女强人们,其实都是顾里变种。

当初看过《小时代》的小女孩,几乎都会幻想自己未来成为顾里。

每天从上海外滩江景房中醒来,身上盖着爱马仕毛毯,衣帽间长到能举办50米短跑比赛。

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她能够时刻保持精致。

头发永远乌黑发亮,一丝不苟,高跟鞋永远洁净如新,一尘不染。

金钱造就了她强大的气场。

面对恶婆婆,顾里绝不会忍气吞声,而是直视对方,毫不露怯地当场怼回去。

和男朋友吵架也永远不会低头。

就算对方主动敞开怀抱,她依旧扬着下巴,踩着恨天高扬长而去。

打发情敌更是小菜一碟。

大方塞给情敌的前男友几万块,晓之以情,动之以财,怂恿对方去挽回感情。

然后自己穿着18米超长裙摆的礼服,杀到订婚现场,当场抢亲。

这种全知全能、自信爆棚的大女主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

毕竟在此之前,国产影视剧中的女主角都是普通人。

她们或许美丽,或许聪明,但绝对不是动辄大开金手指的有钱人。

比如乌蝇哥写过的,《一年又一年》里的群英。

上学只上到了小学二年级,连汉语拼音都没学过,接近文盲。

四川农村出身的她,嫁进了北京高干家庭。

群英没有安于当全职太太,而是靠着好厨艺,偷偷在外面跟别人开饭馆。

《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杜鹃,一个家境平凡的舞蹈演员。

结婚后她想继续跳舞,不愿当洗衣做饭的家庭主妇,还会被婆婆指责不顾家。

《春草》的女主角春草,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只上过三个月的学。

但她不认命不服输,十岁起就开始做小买卖养家糊口。

后来进了城,先后当过小摊贩、清洁工、保姆,开过服装店、小超市、瓜子铺。

这正是以前国产大女主的共性:没有优渥家庭,没有通天人脉,她们吃得下各种苦,靠的却只有自己。

就连专门给观众造梦的偶像剧也是如此。

《佳期如梦》里的尤佳期,出生在江南地区的普通家庭。

曾经还因为出身平凡,被初恋男友的母亲嫌弃。

后来靠自己努力,当上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

《爱情睡醒了》里的刘小贝,小吃店的盒饭妹。

人穷志不穷,口头禅是:沙砾一样有梦想,谁说我不堪一击。

过去都是普通女孩当主角,富家千金则是恶毒女配。

出身高贵,浑身名牌的顾里横空出世,让人发现原来白富美也能当女主。

更关键的是,顾里不是绣花枕头,而是双商在线,能力强大,金句脱口而出,吵架从来不输。

魅力四射的顾里征服了一大票年轻小女孩。

从此之后,国产剧开始批量生产顾里。

华尔街精英安迪,高级咨询师唐晶,销售总监苏明玉,投行金领顾清俞……

她们本质上和顾里并无差别。

可以说,《小时代》是草根女主的结束,也是富婆女主的开始。

富婆女主身边一定会出现或是家境普通、或是能力平庸的好闺蜜。

闺蜜的任何烦恼,她三言两语就能解决。

比如顾里,有钱有人有能力,永远是朋友最坚实的依靠。

南湘想参加设计大赛但不符合报名资格,她二话不说就联系当领导的亲舅舅,帮忙走后门。

林箫和唐宛如刚毕业没钱租房子,顾里慷慨地让她们住进自己的静安区别墅。

后来还收留了泼过自己红酒的南湘,同样分文不收。

朋友们跟对象吵架了心情不好,顾里立马呼唤姐妹来自己家聚会。

甜点、香槟应有尽有,还贴心备好了新年礼物。

就算顾里刚跟好友大吵一架,也会在对方需要自己的时候及时出现,并且支付打车费。

对应到后来的剧里,则是安迪给初入职场的关雎尔解疑答惑,帮她通过试用期,顺利入职全球500强。

唐晶得知罗子君被出轨,利用职务优势让第三者失业,请收费不菲的离婚律师帮闺蜜打官司。

富婆女主永远是人生导师、救世主,闺蜜则永远被帮助被拯救。

影视剧常常将这种关系说成“展现女性力量”。

但比起女性力量,分明更像是权力、金钱的力量。

与此同时,这种思维也给女性强加了另一种刻板印象:

只有漂亮、有钱、无所不能的女人,才配叫大女主。

都说国产影视离普通人越来越远,其实就是从《小时代》开始的。

当年《小时代》被各种口诛笔伐,批评的核心就是俩字:拜金。

以前的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不是超级英雄,没有古道热肠。

相反,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他们人性中的灰暗面被无限放大。

《蜗居》里的市长秘书宋思明,看上去是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

实则背地里贪污受贿,勾搭房地产商,包养年轻小女孩,坏事没少干。

《黑洞》的主角聂明宇,出身不凡,有个当副市长的爹。

自己也有本事,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被选为省十大杰出青年改革者。

然而人前是热心企业家,人后却开赌场,进行权钱交易。

还大肆收买海关人员,做走私生意,牟取暴利。

过去的有钱人很少被塑造为绝对好人,而是行走在黑白之间,亦正亦邪。

但在《小时代》里,富家女顾里是全片第一大善人。

她的三个穷闺蜜,林萧用玫瑰花砸她脸,唐宛如骂她自以为是,南湘则给她的商业对手通风报信,背地里捅刀子。

当然,骂声是一回事,票房是另外一回事。

《小时代》系列拿下了超过15亿的票房,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华语系列电影。

我还记得当初陪朋友看电影,大厅里挤满了学生,全都在等着看《小时代》。

数托邦工作室在2013年的一份大数据报告显示,《小时代》观影平均年龄20.3岁。

社会主流在批评电影拜金,但是年轻人依旧会着迷其中的纸醉金迷。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评价《小时代》为“青春发财梦”。

外观赏心悦目,满足了年轻人对财富金钱的虚幻满足。

如今再回过头看,《小时代》似乎是一个拐点。

预示了理想主义的结束,和拜金主义的开始。

2010年《非诚勿扰》里一位女嘉宾,因为选择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被群嘲为“本世纪最刻薄拜金女”。

但几年后,顾里那句“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沙”的台词,不但没被骂,还被观众奉为圭臬,流传至今。

他们也相信努力就有收获,憧憬未来的自己也能像顾女王一样,美丽多金,气场全开,买奢侈品如同买大白菜。

《小时代》系列横跨13、14年,恰好见证了娱乐圈顶流时代的到来。

顶流时代诞生了一个个流量怪物,靠着粉丝打投做数据,赚得盆满钵满。

明星也升级为特权阶层,敬业拍戏成了一件稀罕事。

2013年杨幂拍《小时代3》时还会带孕演戏。

大冷天的依旧顶着肚子穿高跟鞋,奔跑、哭戏亲历亲为。

流量时代之后,女明星们纷纷剧组养胎。

至于杨幂,2017年首演文艺片《宝贝儿》,对外宣传“转型演技之作”。

然而有个倒垃圾的镜头,杨幂敲着兰花指,右手只有一根手指支撑着垃圾桶。

小心翼翼的样子,看上去像是在嫌弃垃圾脏。

但究其本质,不是“杨幂演戏敬业与否”的问题。

而是在于大明星们都有了特权,无需拼命就能有戏演,有钱赚。

普通人则逐渐被消费主义洗脑。

那一年暑假,《小时代3》上映,片尾鸣谢了80多个赞助品牌。

其中以服饰化妆美容品牌居多,不乏路易威登、古驰、阿玛尼、葆蝶家这些奢侈大牌。

《小时代3》片尾的部分鸣谢名单

片方称影片中共有7000多件服装,且每件都价值不菲。

例如顾里在意大利追偷包贼时穿的芬迪秀场压轴款,一件价值23万的皮草。

这里还有一处情节:顾里误入芬迪店铺,面对满屋的奢侈品,一脸心驰神往,无比陶醉。

哪怕装着重要文件的包已经被劫走了,她依旧停下来,买了一大堆衣服。

类似的情节数不胜数,如果“渲染名牌氛围”是拍摄任务之一的话,《小时代》成功完成了。

所以比起青春片,我更愿意称《小时代》为“广告片”:主角穿着赞助衣服美美带货,观众看得赏心悦目怒而下单。

此后同样出现了一批让主角带货的影视剧。

前面提到的顾里变种:安迪、唐晶、顾佳……她们的衣帽间和首饰盒都曾被观众认真扒出来,某宝到处都是她们的同款。

顾里和顾里们在剧中穿华服,戴珠宝,背名牌包,住大平层。

在职场上披荆斩棘,无所不能。

剧外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心动不已,幻想穿上同款,自己就能变成跟她们一样成功。

商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打广告,随便找了那几年的口红宣传语:

集齐了这些口红色号,才算是个合格的仙女!

女生做梦都想集齐的口红色号大全,哪一种颜色突然撩到你?

集齐各种口红色号,才发现它才是真正的斩男色!

甚至2017年,有人推出了“口红贷”,一项专门帮助消费者提前消费口红的服务。

当时年轻人中也产生了“精致穷”现象。

就像《三十而已》的王漫妮,收入不高,也要租市中心的房子,穿有牌子的衣服,过精致的生活。

这群追求“精致穷”的年轻人,就这样被消费主义裹挟着,直到2020年。

从2020年开始,“打工人”、“躺平”和“内卷”成为互联网流行语。

他们察觉出不对劲,看了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后,又开始说“警惕消费主义陷阱”。

同时也追求起了奶头乐,放弃独立思考,用所谓的金句代替自我表达。

生活遇到挫折时,便感慨一句“人间不值得”。

看到突发意外的社会新闻了,就说“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当发生网络暴力时,则是满屏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小时代》的台词也被翻出来,被一遍遍模仿。

看到别人吵架,就学南湘那句:吵什么吵,就这么一点小事。

轮到自己跟别人吵架,就借用顾里的名言:你什么货色,我就什么脸色。

2020年8月18日,“顾里生日”冲上微博第五。

当年那批年轻观众开始重温这场戏,并且模仿剧中人物,互相发着“祝我们从小到大的好朋友生日快乐”,“转发这个顾里,你讨厌的人就会发烂发臭”……

顾里的意义改变了。

她曾是备受欢迎的女性角色。

2014年,百度“顾里吧”共有两万多名粉丝,在4000多个文学人物贴吧排名11。

不知不觉间,顾里从许多小女孩的偶像,变成了现在的玩梗对象。

就像这次,很多人模仿顾里的语气,写假设她在上海买菜的故事片段,字里行间充斥着奢侈品的英文名。

这种玩梗行为,想来也是一种自嘲。

在意识到自己怎么努力也过不上顾里的生活之后,索性用她那个自己够不到的奢华世界,来反衬自己的普通和渺小。

“顾里买菜”的互联网热闹很快就过去了。

短暂的玩梗之后,还是得及时投入到更现实的事情里,比如考公、考编。

当年着迷《小时代》的年轻人长大了,在社会内卷大潮中艰难挣扎,主动或被动地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对他们来说,纸醉金迷的生活固然令人向往,但远远比不上一份编制、一个铁饭碗来得现实可靠。

转载互推: FakeLittleSheep

商务合作: Lsxhrg

顾里们越有钱,年轻人越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