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孔月昕

编辑 | 饶霞飞

疫情三年,院线再度迎来了“至暗时刻”。

原本在清明节扎堆定档的国产片纷纷撤档,清明节小长假仅有《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密室逃生2》、《草原大作战》三部进口片上线,造成了清明节“无片可上”的尴尬境地。

在全国影院影业率不足50%、国产新片全部撤档的情况下,2022年清明节三天的“档期”票房仅有1.1亿元,也创下了近10年(2020年除外)清明档的最低票房纪录,2021年清明节档期票房8.2亿元。

实际上,不仅仅是清明节,票房惨淡,是今年年初以来影院人不得不面对的现状。9.13亿元,这是2022年3月电影市场的总票房,创下了近10年来(2020年除外)的电影票房历史新低。

3、4月一直以来都是电影市场的“冷门档期”,但在过去,院线还可以靠春节档的长尾效应拉动3月初的票房,随后靠进口大片填补市场空缺,比如2021年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019年的《惊奇队长》等,都一定程度上拉动了3、4月的票房征地大盘。

但“今年春节档影片后劲不足,进口片也根本起不到救市的作用。”电影行业从业者、影视博主电影温特表示。截至3月31日,单日工作日大盘依旧保持在1000万量级,不断跌破2020年复工以来的单日票房最低点。

而今年3月以来接连上线的三部进口大片,在口碑和内容等多方影响下,并没有取得过往进口片的优异票房表现。“总片长175分钟的《新蝙蝠侠》,内容上并不是一部普通的爆米花片,而是一部暗黑文艺片,说白了就是一个粉丝特供向电影,想要看刺激大场面的进口片主要观影受众是不会接受的。同理,其他两部影片也有口碑和题材等各种限制。”电影温特表示。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月球陨落》、《新蝙蝠侠》和《神秘海域》等进口大片的票房预测最终落点都在1亿元左右。没有头部大片拉动,观众去影院的意愿也随之降低了。

同时,国内电影发行方越发保守,都更想去争取暑期、春节、国庆等大档期,“虽然搏一搏冷档期可能会出现‘黑马’,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几乎没有人敢试错。”电影行业相关从业者李强表示。

“去年3月下旬还有《日不落酒店》等几部千万量级票房的国产新片上线,今年则是一部也没有,原本要上的《回廊亭》更是没有过审。”电影温特告诉燃财经。

这也导致国内影院尤其是中小影院艰难度日。据猫眼数据专业版显示,截止3月30日,全国影业影院数5716家,全国营业率仅有47.55%。上海、天津等较大票仓城市,全市影院基本全部暂停营业。

而即使营业的影院,目前的上座率也普遍不高,观众的观影欲望也不强。北京观众小林告诉燃财经,上周工作日下班后,她一个人去电影院看《新蝙蝠侠》,结果自己一个人“包场”了。

济南某影院经理便表示,虽然自己的影院暂时还没关门,但目前看来也离暂停营业不远了。“现在的想法是,活下去就是希望。”

进口片哑火,国产片撤退

史上最“贵”春节档过后,电影票房大盘就在一直走低。

3月上旬,就出现了工作日单日票房不足2000万元的情况,曾有院线工作人员发朋友圈感叹,“单日1700万元票房,平均每块荧幕的盈利不足200元,影院开门的水电费都不够付。”

“情人节过后就没有叫座的国产片了,600多万元票房的《我心飞扬》已经算是卖得最好的一部。没等到3月14日《神秘海域》上线,就有影院受疫情影响陆续关门了。”电影温特表示。

而随着疫情影响范围的扩大,暂停营业的影院越来越多,原本定档清明节上映的11部影片,也纷纷撤档。

3月25日,电影《人生大事》的官方账号发表声明,宣布原定于4月2日上映的影片因疫情原因将延期上映,新档期待定。随后,《神探大战》、《最后的真相》、《被害人》等国产片集体跟进撤档。

原本略显拥挤的清明节档期,只剩下《密室逃生2》、《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和《草原大作战》三部电影。

虽然此前不少业内人士都预料到清明节会有片方撤档,但没想到会全部撤走。“大家都以为《一周的朋友》会留下来,因为还有部分影院开门,大概还可以容纳一两部体量不大的新片。如果质量过硬,甚至有逆袭为‘小黑马’的可能。在25日当天,片方上午还发了拷贝资料,但下午还是临时决定撤档了。”李强告诉燃财经。

即使将定档4月8日的《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提档到清明节,对票房的提振作用也不大。在电影温特看来,“最近的进口片上映的太密集了,而且这些影片也不属于传统视效大片,对观众的吸引力并不强,即使没有疫情影响影院全部营业的状态,也就是3-5亿元票房的体量,没有办法起到靠头部引领市场的作用。”

而3月以来的数部进口片在国内电影市场失灵,也是早有征兆的。

“2017年,是进口片在国内市场衰落的转折点。”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张先生表示,“其实从2015年开始,国产片已经开始逐步霸占国内票房榜单。”

到了2020年,进口片更是连年度票房榜前十也没有进入,前十名全被国产片霸占。且由于疫情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影响,2021年以后,进口片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下降。

想要做深度内容的进口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自然无法被国内观众理解或认可。《新蝙蝠侠》虽然在北美市场的评价很高,但在国内的评价却不高,虽有粉丝和电影资深观众给予了影片豆瓣7.6分的评价,但猫眼平台评分仅有7.9。有观众甚至在看完后表示“浪费了自己3个小时生命,十足的大烂片”。

而传统视效大片也随着故事老套、没有新意,渐渐失去市场和粉丝。

“此外,这与国内的引进政策也息息相关,因为国内一年只有34部进口片的份额,仅美国每年就能上映四五百部新电影,为了能够实现盈利,从中选取引进的,自然是更‘保险’、看起来卖座更好的片子,比如好莱坞等大厂的片子,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制片机构的影片,基本就不会引进了。”张先生表示。 引进类型单一,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

“进口片当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但是要新题材、新内容,如果一直是这种让观众审视疲劳的影片,最终的结果是让观众‘对院线彻底丧失信心’,这种片子还不如不上线。”某三四线影院经理王力无奈表示。

络电影,又一“拦路虎”?

进口片在票房表现上的失利,一定程度也跟国内市场晚于国外上映有关。

在电影温特看来,《月球陨落》就因为海外市场更早上线,烂番茄新鲜度43%的消息传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观众购票观看。

此外,流媒体的发展也影响了进口片的国内票房。3月11日在美国流媒体上线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虽然获得了烂番茄新鲜度93%,豆瓣8.2的评分,但是因为“资源”早已泄露,不少感兴趣的观众都已经在网络上看到了原片,这直接影响了国内院线的引进。

疫情影响下,线上观影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学生观影趋势白皮书》显示,有大约七成的受访者,愿意选择在移动端看电影。艾媒咨询分析师也认为,近年来随着线上电影版权不断扩充,大学生线上观影趋势明显。

影片线下转线上也一定程度能保证制片方的利益,至少能降低损失大部分投资的风险。因此,不仅国外流媒体在快速发展扩展,国内的视频平台也开始积极支持网络电影的发展。

据《2021中国网络电影行业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网共上新网络电影551部,虽然数量较上一年有所减少,但是网络电影的正片播放量保持稳定,累计正片有效播放量达到112亿。并且,网络电影的贡献率达到了线上电影市场的25%,实现了4个百分点的同比增长。

《报告》显示,多平台拼播的发行模式,也让网络电影的质量在不断提高,2021年,《无间风暴》、《黄皮子坟》、《新逃学威龙》等11部影片的分账票房超过千万元。

这也倒逼视频平台对网络电影的分账模式进行不断调整优化。3月3日,爱奇艺宣布,从2022年4月1日起,爱奇艺网络电影的发行模式将变为“云影院首映”和“会员首播”两种,并将从前六分钟有效观看分账改为按时长分账,让观众“用脚投票”,让影片靠质取胜。

同时,腾讯视频和优酷也分别公布了分账电影新模式,结合影片口碑和播放量等进行激励推广,推动视频创作者制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虽然目前来看,大力发展网络电影,势必会影响观众到院线观影的意愿。不过,在电影温特看来,随着网络电影质量提高,为了票房,网络电影的必然会想先到院线“分一杯羹”,最终对院线并不会造成重大打击。比如3月18日在线下上映的《钟馗伏妖》,就是网络电影先上院线,然后再转网的案例。

王力也认同电影温特的观点,“网络电影当然会对影院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因为电影院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这是视频网站取代不了的。”

院线如何自救?

受疫情影响,发行方不敢“上片”,今年3月以来的电影市场格外艰难,这也直接导致了大量影院关门。

张先生的影院就是较早暂停营业中的一员,很多影院在关门后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

即使是还在坚持营业的电影院,也很难度过当下的“片荒”难关。张先生告诉燃财经,“现在的影院大部分都是在疫情前的高点进入市场的,房租等基础设施的费用都很高。因此就算疫情后有降租或免租优惠,影院的折旧摊销依然占据大头,很多人都无法回本。”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不如早点关门减少人力、场地等成本。

“因为大盘遇冷上座率低,很多影院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下午或晚上开门,甚至有的晚上开门只放一场电影。”李强表示。

而这种情况也不是近期发生的,早在疫情前,恶性竞争和不合理地扩张加盟,就已经有一定程度影响了院线的有序发展。“我们附近3公里范围内就有数家影城同时竞争,这种恶性竞争和内卷让不少影院在二三线城市根本无法活下去。甚至有一些电影院就是抱着‘赚一波就走’的打算,直接在春节档或者十一前开业,根本没有长远运营的想法。”张先生直言道。

疫情则加速了隐患的爆发。发行方为了“求稳”更愿意挤国庆、春节等热门档期,冷门档期要么没有新片上映,要么都是“烂片”,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的热情。在李强看来,要想走出市场低迷,就必须有充足的重磅影片供应,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比如《蜘蛛侠3》这种大制作的视效大片。如果不解决内容供应问题,恐怕一多半的影院会坚持不下去。

此外,各大影院也要考虑,寻求更多适合自己的业务运营和人才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开源节流,度过疫情带来的难关。

张先生表示,从2021年开始,他就开始通过精细化运营增加影院项目和数据统计等方式,为影院获取票房外的收益。他在自己的影院开展了剧本杀、桌游、棋牌室等线下娱乐活动,吸引年轻人走进电影院,同时剧本杀的剧本也做到跟热映的电影有关联,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去玩剧本杀,不仅可以利用起影院的空余场地,还能让观众将对游戏的“上头”移情到影片本身。

此外,张先生还在影院提供退票服务收取服务费、通过会员服务收取会员费等精细化运营,完善“影院+”产业链。此外,他还借助数据统计,计算自己影院的全年客流量,与更适合的第三方票务系统结算,进而实现节流的目的。

不过,现在电影院关门,张先生的这些创新运营方式暂时无法操作。“4月份我们影院应该就能开门营业了,现在最希望的是能够五一档的影片能够正常上线,让观众回到影院来。”

2022年,包括张先生在内的全体电影院,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