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影坛最大特色就是,老导演们集体发力了。

电影节、颁奖季热门电影,领头的全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们。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还得是《圣母》的导演保罗·范霍文。

作为年届八十余的老牌名导,范霍文用精致完美的视听盛宴,讲述史上首位女同性恋在情欲、权欲间纠缠、抗争的故事。

力道生猛,直挑天主教底线

以至于影片于电影节放映时,在电影院周边,随处可见抗议的宗教群体。

简直比年轻导演们勇敢太多。

导演保罗·范霍文一贯以来的特色,就是生猛,把惊悚、情色、凶杀种种惊世骇俗的元素玩得特别溜。

而在他的电影里,我觉得最好看的一部,可能是这部荷兰影视最高投资的巨制:

黑皮书》。

这部影片是保罗·范霍文唯一一部在国内公映的作品。

但遗憾的是,国内院线版,足足删掉了三十五分钟。

因为这三十五分钟,让无数大陆观众大呼没看懂,导演到底要讲什么?

也不理解女主角为什么如此行动?到底有怎样的心理?

因为这些被删掉的内容,很多都发生在,床上。

电影《黑皮书》内地宣传时,海报上就打出欧洲版《色,戒》的标语。

影片的故事,也同《色,戒》确有相似。

美艳女谍、身负组织信任,孤身闯入敌穴,与敌人头子一番情欲纠缠,却任务失败,最终一生被毁。

在张爱玲与李安那里,这类故事,是港岛女学生王佳芝为欲所迷、自废武功,带着整个团伙集体殉情。

而在范霍文这里,是犹太女歌手瑞秋,化身金发女郎爱丽丝,诱拐党卫军官,探查组织叛徒。

虽历经欺凌,但百折不挠,好歹保住性命。

因此,《色,戒》与《黑皮书》,虽然都有极为刺激眼球的大尺度戏码,在表现手段上却是两极。

《色戒》中,为了让观众和王佳芝一道爱上易先生,李安把色欲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同一点点抽动你的心弦。

但范霍文,就是脱了衣服说黑话,痛击你的脑壳。

瑞秋初次献身,就在蹲下来给军官脱裤子的时候,被发现一头金发其实是染的。

对于普通女生来说,染发没什么,可在二战时期的荷兰,头发颜色较深的犹太人,染成金发就能保命。

于是,瑞秋握着军官的双手,让他感受自己的身体,质问他:

难道这些都是犹太人的?

是啊,所谓的种族观念,其实抛掉那些人种标签,谁不是一样的身体构造,毕竟,一头金发,就安能辨我是欧犹了。

另外一场,瑞秋参与完枪杀党卫军内线的行动后,回到军官的床上,却被军官拿枪指着质问身份。

瑞秋三言两语,扮作楚楚可怜,让军官吻她。

第二天,军官被她策反了。

通片下来,虽然“暴露”是影片的噱头,但却没有具备观赏性的云雨场面。

毕竟,《色,戒》的内核,是在于谈情。

王佳芝并非训练有素,更没闯过情关。

而瑞秋却不是,她更成熟、更清醒,因为她受的伤更惨痛。

在《黑皮书》里,瑞秋的人生故事,开始于二战即将结束之际。

战争期间,她靠着藏身于对犹太人友好的荷兰人家中度日。然而德军战机边飞边卸炮弹,炸毁了她的藏身处。

她得到机会,一个人声称可以送她和父母逃往国外避难。于是瑞秋全家,同许多犹太人一起登船偷渡。

然而,行至中途,突然一道射灯照来,随之而来的,是无情的枪声。

整船人瞬间被党卫军消灭,瑞秋趁机跳入水中,才逃过一劫。

刚刚才和家人团聚几个小时的瑞秋,瞬间又死别。

在抵抗组织救援下,瑞秋才真正逃过一劫,改名爱丽丝,参与抵抗组织的行动。

可惜好景不长,抵抗组织的数名成员意外暴露,遭到逮捕。

曾在行动过程中结识德军军官的瑞秋,被派去引诱军官,以图救出成员。

在军营,瑞秋得知父母的死并非意外,而是另一位军官与抵抗组织的叛徒勾结,以协助出逃诱骗犹太富人,将他们在船上打死后再搜刮财物。

为了复仇,瑞秋顽强地执行着自己的间谍行动。

然而她好不容易策反的军官,被陷害下狱。营救行动被提前查知,几乎所有成员死于非命。

她自己,也被设计诬陷为叛徒,成为胜利者眼里投靠德军的骗子。

不久,战争结束了,更为残酷的灾难也降临了。

逃出生天的瑞秋与军官,来到当年参与协助犹太人逃跑的律师家中,想查找真相。

律师却突然被杀害,追拿杀手的军官被认出,逮捕枪毙,瑞秋则被关进新的集中营——“卖国贼”的集中营。

在这里,瑞秋与其他曾为德军工作的人一起,被胜利者凌辱、殴打、虐待,甚至被扒光衣服泼粪…...

被瑞秋境遇串联起来的,是二战前后的荷兰众生相:

极端环境中,欲孽驱动下,人心深处的恶会被无尽释放。

电影《黑皮书》与《色,戒》真正相似之处,其实也在于此。

李安和范霍文,都是通过女主角的遭遇,模糊掉敌我双方的正邪之分。

在《色戒》里,那个表明英勇、内心怂包的邝裕民不算好人;

那个义正言辞、逼女人卖身卖命的老吴也不算好人;

而那个温柔多情、挥手就是粉红钻的易先生,审起犯人来残酷冷血、抛弃王佳芝时毫无犹疑,更加不算好人。

《黑皮书》中,我们同样很难看到一个好人。

党卫军里那些嗜杀残暴的军官自不必说,瑞秋策反的军官,爱好邮票,平时和蔼可亲,但也是靠杀人如麻才爬上高位的魔鬼。

抵抗组织的头领,只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

他更关心自己被捕儿子的死活,却不在乎继续与党卫军谈判,会造成更多犹太人丧命。

他于行动中被逮捕,迅速投靠德军,利用组织成员与医生的双重身份,为德军搜罗犹太富人信息,让德军派人诱骗他们登上那艘送命船。

为保自己的命,在他设计下,无数人丧命。

为夺走记录证据的黑皮书,他也试图杀死瑞秋。

最终瑞秋靠意志力艰难逃生,并利用黑皮书,让医生付出应得的代价。

而瑞秋的家人,和枉死的犹太人、抵抗组织成员,以及许多如瑞秋般被陷害、却没能自证清白的英雄们,他们熬到了黎明,却永远没见到曙光。

他们,甚至是死于“自己人”之手。

更讽刺的,是瑞秋在军营认识的朋友,罗妮。

她是个投机者,没什么远见,德军占领了荷兰,她就觉得应该支持纳粹,靠着跟嗜杀军官上床,在军营混得风生水起。

德军即将战败,她确实担忧过一阵前途。

但很快,在胜利游行开进大街时,她站在欢迎人群的最前排,被一个军人拉上车,于是嫁去加拿大,又过上滋润的小日子。

而罗妮所做的贡献,不过是在瑞秋的军官潜逃时,稍微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真正的“英雄”瑞秋,还被当成叛徒饱受凌虐,险些丧生。

电影的最后,瑞秋回到以色列,在集体农庄结婚、生子,做了名教师。

可是,谁还记得,这个普通的农妇,曾经美艳、风情,拥有一口好歌喉,英语、德语、希伯来语歌都信口拈来。

谁还记得,她曾有个做歌星的梦想。她刚登台不久、刚发行首张唱片,就因为战争,从此被迫封麦,再没能实现梦想。

虽然结局中,瑞秋死里逃生、报仇雪恨,但她被战争摧毁的人生、她本可拥有的星光人生,没人能赔。

只有湖水,静静地聆听她跌宕的故事。

冷酷的保罗·范霍文,也没打算让她从此过上平静的生活,影片最后,一队装甲兵驻扎进农场。

那时以色列在殖民者撺掇下向埃及开战,瑞秋和家人又陷入战火中......

导演范霍文与编剧,花费整整二十年,钻研诸多荷兰战时的资料,编纂进真实故事与亲身经历,最终才形成《黑皮书》的剧本。

而影片又因制片商撤资险些流产,在紧急引资后,只能花两个月时间进行主体拍摄。

但成品绝对值得这二十年的锤炼。

全片曲折离奇、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虐身又虐心,让我们在环环相扣的剧情中,品味与感叹瑞秋的生命传奇。

遗憾的是,《黑皮书》的成就远不如相似的《色,戒》。

在威尼斯首映时,电影里女主角遭浇粪的画面,因过于残忍,引发不少记者与影评人纷纷退场。

对战争中各个群体毫不留情的讽刺,也掀起极大的争议。

最终,影片即便选进威尼斯主竞赛、提名英国学院奖、闯入奥外九强名单,却颗粒无收。

正是因为生猛、刺激、富有挑战性,保罗·范霍文虽然在影迷和影评人那里备受好评,在文艺片、商业片市场都屡有建树,却没能打动各个评委会的心。

他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个人拿下的最高奖项,是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

或许范霍文和他塑造的女主角一样,人有时候,就是差点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