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影市只能用两个字形容
“惨淡”!
单月大盘总票房9.12亿,成为近十年来的最低的。
当然,疫情是元凶,外加影片本身的原因,最终造就了如此惨淡的局面。
对于3月,进口影片无疑是主流,可是仅仅只有《新蝙蝠侠》一部影片票房过亿,而如今正在热映的《月球坠落》上映8天,票房也不过才8000万。
虽然影片中的月球最终没有坠落,但是这部影片是真的坠落了。
投资1.4亿美元,中美英联合投资,可是全球票房却只有4125万美元,这可以说血亏。
如此大投资大制作的一部影片缘何会扑成这样?显然,要问问它自己了。
特效镜头高达1700多个,自然投资是高昂的,可是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单单靠特效是无法吸引观众的,更别说高票房了。
可以肯定的是该片在视效上的震撼,但是如果你熟悉科幻灾难式大片的话,该片出现的场景并不陌生,甚至还有着几分相似性,地球末日,太空激战,这些都是常规科幻灾难大片的路数,当然这也让该片的定位并不清晰,地球上是灾难,而月球上是科幻,不过科幻灾难也是常见的。
影片一开头发现的月球偏离轨道的情节,让人马上联想到《不要抬头》,不过《不要抬头》聚焦的并不是灾难本身,而是政治的讽刺与批判。在《月球坠落》中也有,但是不是重点,重点还是要去逃生和拯救,这也是灾难片的常规模式,所以影片就围绕着逃生和拯救展开。
危难之间自然要分为两派,不管是逃生,还是拯救,都是如此。
所以影片处处都有着对立,这也是戏剧冲突和矛盾。
地球和月球本身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月球遭遇破坏,最终也让二者也是对立了起来,而这背后是科幻片中,大众再熟悉不过的人工智能。这又是老套的设定,即使它放大了人类的生存史,强化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作用,从传统的外星人设定转变为人类自身的设定,看似格局大了,但是在新意方面却并没有。
如果说以往的人工智能灾难都是发生在未来,都是发生在地球上,那么这部影片就是发生在过去,发生在整个宇宙,可以看到该片所改变的是时间和空间,这也都是外在的,内核依然没变,所以整个故事是没有新意的。
人类留下的编程意识拯救人类自己,月球是人类自己构建的,也缔造了地球,这些设定起初看起来颇为新鲜,可是一旦代入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之后,就会大大降低观众的期待值。
在庞大的世界观背后,逃生和拯救两大主题没有改变,并没有更加细腻创新性得演绎,那么就意味着该片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即使观众们单纯就是奔着视效来的,可是在如今的市场,这样的观众其实在减少,不然也不会仅仅如此少的票房。
如此事实摆在眼前,难道还不承认吗?
末日逃生的主题必然是亲情,可以看到该片有着多条家庭线,十几年前的一次太空事故,改变了多个家庭,破裂与重组,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而历经这次逃生也是在重塑和改善这样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可是在该片中所描绘得太过粗糙,一方面是故事线冗杂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没有作为重点。
当然逃生路上还要有反派,所谓的反派就是为自我利益考虑之人,影片也是展现了一段疯狂地追逐戏,虽然刺激,但是又食之无味,这些都是表现人性的自私贪婪的,可是一切都寡淡如清水,不够深刻。
拯救,是另一大主题,自然也是两派,一派是官方的终极手段核武器,一派就是有各处人员组成的小分队,不用过多猜测,后者才是真正的拯救者,当然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两派争分夺秒,拯救地球于危难之间。
当然每一派内部又会出现分歧,官方自然又是分裂与对抗,而小分队们则是决定谁要牺牲,这又是人性的一次展现。但是可以看到这些分裂的底层情感还是亲情关系,虽然一些桥段过于离谱,或许为的就是展现出人类的情感,或者说人性。
整体的故事架构上,大众不陌生,而具体的情节上有着太多漏洞,而关于人性和情感的刻画上又不够细腻,为煽情而煽情,让它无法成为一部优质的影片,最多就是合格。
可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之下,观众都是谨慎的,一方面是消费的谨慎,一方面是出行的谨慎,这一切都要考虑成本,当然不可忽视的就是审美的提高,对一部影片的要求更高了,如此种种,《月球坠落》生不逢时,外加自身质量不过硬,最终导致了它的坠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