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图)
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27日举行。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颁奖典礼上将增加“影迷票选最佳影片”和“奥斯卡挚爱瞬间”环节,而“影迷票选最佳影片”还会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颁出。投票面向所有推特用户,每人每天可以为喜欢的电影作品投出20票。
消息公布后,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奥斯卡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像是年过半百的人还强行装高中生。
近年来,奥斯卡收视率不断创下新低,北美年轻观众对奥斯卡关注度也逐渐降低,因此,此举被大众认为是奥斯卡想打破目前困境的动作之一。那“屈尊”社交媒体,奥斯卡能否讨好年轻人?
“老白男”变多元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引领者,其中奥斯卡就是好莱坞的一次“年会”,是对引领者的一次褒奖,是电影业趋势的体现,能够获得奥斯卡奖项意味着荣耀和光环。
不过,这些年来,奥斯卡奖项的争议性也多了,奖项含金量似乎有所下降——这跟评委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奥斯卡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
这个学院不是学校里的学院,它是一个成立于1927年的非营利专业组织,最初成员只有36人,并于1929年举办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随着奥斯卡影响力的扩大,成员人数也不断扩容提升,目前评委人数已近万人,评委人选同样由学院提名。
在10年前,奥斯卡的评委主要有三个特征:白人、男人、年纪大。
2012年的一项报告指出,奥斯卡94%的成员是白人,超过77%的成员是男性,平均年龄63岁,因此坊间又戏称奥斯卡奖是“老白男奖”。“老白男”的口味日趋保守与平庸,这就造成奥斯卡的遗珠之憾越来越多。
这些年来,为了摘掉“老白男”的帽子,让评委年龄结构显得更加多元、更加年轻化,学院不断调整。目前9400名活跃成员中的将近一半,是2016年之后加入的,并且以女性和有色人种为主。2020年新增819名评委,有色人种占36%,有49%的评委非美国籍。
评委是变得多元了,奥斯卡奖项也就变得更难预测了。
以前奥斯卡奖项的评委,与美国演员工会奖、美国制片人工会奖等评委是重合的,所以后者也有“风向标”之称,基本上获得这些前哨奖提名的也能够获得奥斯卡提名。
然而,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却爆了大冷。
入围多个前哨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的LadyGaga,未能凭借《古驰家族》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不少北美年轻人为此在社交媒体上痛骂奥斯卡,表示要抵制这一届奥斯卡,连带获得提名的几个女演员也一并被粉丝骂了。
奥斯卡本意是通过评委国际化来改变“老白男”的印象,可评委的“不可预测”,也会导致北美年轻的偏好无法主导奖项的趋势,让一些巨星无缘奥斯卡,奥斯卡反而因此遭到北美年轻人的背离。
(《新蝙蝠侠》广告海报。视觉中国/图)
最佳电影还“先锋”?
回顾这些年,奥斯卡评选出的最佳电影愈发“四平八稳”了,有不少电影根本经不起时间检验。评委们偏爱宏大叙事,迷恋重大历史题材,推崇政治正确,迎合美国主流价值观念。
评委们的偏好也深刻影响业界创作,每年颁奖季都催生出大量按照“奥斯卡模板”制作的电影。奥斯卡偏向保守,折射的是好莱坞原创力的危机。
大IP、大制作、续作,主导了北美票房市场。
以这两年为例,能够在北美获得高票房的,几乎都是漫改。比如在国内口碑很平庸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在北美呈现横扫之势,票房接近8亿美元;《新蝙蝠侠》在北美上映后同样获得超出预期的票房……先锋的原创性故事很难在北美电影市场大卖。
奥斯卡也为此着急,它采取的策略是,最佳电影不断扩容,从以前的5部扩容到10部。
将Netflix等流媒体上上映的电影囊括进来,不强制要求一定得在洛杉矶上映一周才有报名资格(疫情结束后,可能会改回来);面向国际,譬如亚洲的一些电影开始频繁在奥斯卡大放异彩,从2020年的《寄生虫》到今年的《驾驶我的车》。
这样一来,最佳电影就显得很多元,也有一些先锋的电影,像入围今年奥斯卡的10部电影,除了传统的剧情片,还囊括了音乐、喜剧、科幻、传记、运动、悬疑、同性、西部等多种题材,至少看上去是挺百花齐放。
不过,观众也门儿清,10部只不过是意味着陪跑的电影多了。并且,2020年奥斯卡公布了全新的“多元化与包容性标准”,对提名影片剧组成员与电影主题有了基础的规定与限制。
比如入围电影的主演或重要演员里至少有一名少数族裔或有色人种;剧组主要职位需要有六名以上少数族裔或有色人种;入话题需要至少涉及少数族裔、有色人种、LGBTQIA+等非传统话题中的一项,等等。2024年后最佳电影提名要符合“多元化”标准中的2个才行。
奥斯卡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是为了多元化,可这并非“艺术”的标准。
以艺术以外的原因来干涉最佳电影的评选,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束缚?就像美国女演员柯尔斯蒂·艾利所批评的,“你能想象毕加索被人要求必须如何作画吗?你们这些人全都疯了”。
能否走向年轻人?
奥斯卡在北美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在现实里是在不断下滑。
从收视率来看,2017年北美收视人口3300万,2018到2020年分别是2660万、2960万、2360万,到了2021年直接是断崖式下跌,只剩980万。
疫情影响了电影产量和质量,加之更多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关注奥斯卡,导致收视率下滑,且网络关注度跟往年相比并未明显提升。网络热度没提升,收视人口不断走低,也难怪今年奥斯卡要火急火燎地拥抱年轻人。
早在2019年,奥斯卡就曾考虑在第91届奥斯卡上增设“最具人气电影奖”,吸引更多影迷收看颁奖典礼,提升收视率。
这一设想在当时受到了来自评论圈和学院成员的坚决反对,最终流产,但三年过后还是重启了。他们试图通过多元化、国际化来改变奥斯卡的保守面貌,让奥斯卡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北美,而成为一个更具国际性的奖项。
不过,奥斯卡想着在推特上弄个粉丝投票,就能够吸引年轻观众,也是有些天真了。这个投票造成的一个后果是,它在北美显得更“小众”了。
事实上,以往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提名的电影,在北美票房都不高,很多年轻人根本就没看过。而今年最佳电影候选的10部电影,《沙丘》4亿美元已是最高的票房,其余的全球票房都未破亿,很多就几百万美元。至于一些亚洲电影,在北美更是没什么人看过。
这样造成一个分裂:奥斯卡国际化了,却不再本土化了;看起来赢得了更多国际关注,但本土年轻人却觉得与自己无关。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北美年轻人,或许并不青睐这种“国际化”。
说到底,所谓的“国际化”还是好莱坞原创力衰落,只能从国际上拿一些好电影“充数”,把以前的“最佳外语片”提名也变成“最佳电影”提名。
想要获得北美年轻人关注,本质上还是需要有更多叫好叫座的好莱坞电影,否则看起来是“国际化”了,但掩盖不了本土电影的没落。
话剧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