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DC漫画公司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超级英雄——超人,并且大获成功。

然而,在很多读者心中,期待一位更加贴近现实的超级英雄诞生。

于是DC决定在旗下《侦探漫画》中,创造一个“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的超级英雄。

1939年,蝙蝠侠终于诞生了。

白天,他是哥谭市的亿万富翁,花花公子;晚上,他便化身为哥谭的黑暗骑士,惩戒罪犯。

随着时间的演进,对蝙蝠侠的诠释也逐渐丰满。

角色不仅停留在形象和装备上的变化,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直到80年代,蝙蝠侠的各个方面才最终成形。

而蝙蝠侠的故事,更加侧重角色的现实性,对于敌人的塑造也别具一格。

仿佛敌人越疯狂和狡猾,对蝙蝠侠的精神影响越大,使得布鲁斯越来越孤独和偏执。

而自蝙蝠侠登上银幕以来,有众多明星饰演过这位超级英雄。

不同的明星,诠释着不同的蝙蝠侠,各有各精彩的故事。

谁才是你心中的蝙蝠侠?

1966年,亚当·威斯特主演的古早版《蝙蝠侠》。

这个版本的蝙蝠侠,纯粹是为儿童而拍的情景喜剧。

蝙蝠侠负责卖萌,反派负责卖蠢,故事桥段夸张、老少皆宜。

所以,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在我们要讲的行列内。

后来,美漫业发生了巨变,创作者都开始将漫画映射社会现实。

于是在1986年,弗兰克·米勒出版了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漫画之一——《黑暗骑士归来》。

不管是画风还是故事,这本漫画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在1989年,由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执导,迈克尔·基顿主演的《蝙蝠侠》横空出世。

尽管这部电影上映前,遭受到了抵制,但是真香定律打了很多人的脸。

片中对蝙蝠侠的一些设定,一直被沿用下来,成为蝙蝠侠的经典标志,比如说低沉的声音。

不可否认,迈克尔·基顿版蝙蝠侠,就像是从漫画中走出来一样。

“I’m Batman”(我是蝙蝠侠),这句话也是基顿设计的。

只可惜,在《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两部电影后,迈克尔·基顿就宣布退出该系列。

在我看来,基顿近乎完美的表现,颠覆了观众对蝙蝠侠的印象。

《蝙蝠侠归来》上映后,华纳似乎尝到了甜头,想凭借蝙蝠侠这个IP,占据更大的市场。

于是华纳邀请乔·舒马赫接过导筒,接连执导两部蝙蝠侠电影。

但事实证明,乔·舒马赫的能力完全不行。

在开拍前,乔·舒马赫根本没有看过漫画,对蝙蝠侠几乎一无所知。

尽管影片云集了很多大牌明星,但是在舒马赫的操刀下,浪费了这么好的阵容。

整部电影粗制滥造,服装、剧情、场景等完全没有原著的精髓。

如果非要找亮点,这个版本两位主演的颜值真是养眼。

方·基默饰演的蝙蝠侠,典型的高富帅,正好符合布鲁斯韦恩的人设。

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蔡斯·梅里黛恩博士,真的是太美艳了,让人目不转睛。

总的来说,《永远的蝙蝠侠》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这部电影过后,乔·舒马赫把演员全换了,拍了续集《蝙蝠侠与罗宾》。

其实,当官宣乔治·克鲁尼出演新版蝙蝠侠的时候,业界一片看好。

一方面,乔治·克鲁尼正处于事业巅峰,有着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另一方面,帅气多金、风流倜傥的乔治·克鲁尼,跟布鲁斯·韦恩有着几分的相像。

不可否认,该片的演员阵容是相当华丽的,但凭靠演员阵容,一部电影也难以成功。

事实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蝙蝠侠与罗宾》上映后反响平平,甚至还被评为时代最差电影50部的第一名。

这部号称有史以来被搬上银幕的电影中最烂的一部,从人物场景设计到脚本制片都烂的一塌糊涂,完全沦为了好莱坞商业片的反面教材。

至此,乔治 克鲁尼版蝙蝠侠,也成为被诟病最多的一个版本。

接连两部电影的失败,华纳直接将“蝙蝠侠”这个IP雪藏起来。

直到8年后,才得以重新回归。

2005年,华纳看着漫威红红火火,自己也不甘寂寞,决定重启蝙蝠侠。

于是华纳在思考再三后,将导筒交给了克里斯托弗·诺兰。

同样对漫画不感兴趣的诺兰,在电影中加入了更多对现实的思考和人性的辨思。

于是诺兰通过《黑暗骑士》三部曲,为这个系列开辟了一个新的篇章。

通过独特的视角,把蝙蝠侠这个传奇漫画角色带回了他的本源。

重新解构了亿万富翁、花花公子的布鲁斯·韦恩,是怎样变成罪恶的惩罚者——蝙蝠侠。

诺兰构建的蝙蝠侠,是个有血有肉的存在,符合原著漫画的精髓。

布鲁斯·韦恩是血肉之躯,会害怕,会退缩、会受伤,但蝙蝠侠不是,所以即使伤痕累累,也会毫不犹豫走向战场。

于是从布鲁斯·韦恩学有所成,回归哥谭成为蝙蝠侠,到离开哥谭,蝙蝠侠的完美落幕。

三部曲不仅做到了风格的统一性,同时也呈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我看来,电影背后所承载的,已经远远超越了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所能承载的重量。

在《黑暗骑士》三部曲后,DC不甘落后,跟着漫威的步伐开始构建自己的电影宇宙。

本·阿弗莱克版蝙蝠侠,虽说没有以独立电影的姿态出现,但是依然圈粉无数。

在很多观众心中,他是公认的最像蝙蝠侠的一个版本。

虽然大本的体态臃肿,但是也符合中年版布鲁斯韦恩。

而且整部电影的基调偏于暗黑,高度还原让大本获得了不少影迷的肯定。

这时的布鲁斯韦恩,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尽管他一直化身蝙蝠侠在除恶,但是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

面对来自外星的威胁,他变得疯狂,面对敌人拿出了更加暴力的手段。

对于这种心里变化的描绘,电影可谓是绝了。

后来,理智战胜了冲动,布鲁斯韦恩结识了一帮伙伴,组建了正义联盟。

在正义联盟里,他就是团队的大脑。

不仅继续守护着哥谭,还保护着整个地球。

在2022年,接过众多前辈的衣钵,罗伯特·帕丁森成为了新一代的蝙蝠侠。

罗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侠,有着与以往的“蝙蝠侠”完全不一样的形象和特质。

故事主要讲述布鲁斯·韦恩决定成为“蝙蝠侠”的第二年,这时的他还年轻,也更迷茫更脆弱。

这个版本的蝙蝠侠,打击犯罪比以往更狠更绝。

面对罪犯质问他的身份时,他并没有说出那句招牌台词:“I am Batman”。

取而代之,是一句阴沉、可怕的“我即复仇”。

为何蝙蝠侠会变成这样让人感到陌生?

因为此时的哥谭,让布鲁斯看不到任何能够通过正义的方式,来改变这种城市的希望。

不得以,才走上了以暴制暴的道路。

他要令所有人的罪犯都对自己产生恐惧,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梦魇。

甚至可以说,此时的蝙蝠侠是“至恶”的存在,比所有“恶”都还要“恶”的存在。

这种压迫感,在以往的蝙蝠侠电影中是没有的。

如果非要一句话来形容,那么可以这样说:

作为血肉之躯,布鲁斯可能被忽视、被打败,但是作为蝙蝠侠,他却是一种人人皆知、又令人恐惧的、坚不可摧的化身。

由此可见,《新蝙蝠侠》把“恐惧是一种工具”这一概念贯彻全片,呈现了迄今为止最危险的蝙蝠侠。

那么这一次,罗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侠,又将如何守护哥谭呢?

总的来说,经过这么多年,蝙蝠侠依然是好莱坞最赚钱的IP之一。

自登上银幕以来,《蝙蝠侠》系列电影,总共斩获50.27亿美元票房(超300亿元)。

(《蝙蝠侠》4.11亿、《蝙蝠侠归来》2.67亿、《永远的蝙蝠侠》2.8亿、《蝙蝠侠与罗宾》2.38亿、《黑暗骑士三部曲》23亿、《蝙蝠侠大战超人》8.73亿、《正义联盟》6.58亿)

不知道,《新蝙蝠侠》会不会有亮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