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有档真人秀播出后爆火。
节目最大看点是
「城乡少年交换人生」
——
他们去到彼此的家里,全方位体验对方的生活。
举个例子,第一集中长沙辍学的网瘾少年就与青海山区里的贫困男孩互换了七天人生。
七天很快过去。
原本沉迷抽烟喝酒打网游的叛逆富家子弟,不仅在农村生活中逐渐改掉了身上懒散的毛病。
也比在城市时,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触。
临走前他注意到家里的水瓢漏了,特地买好送给农村妈妈,甚至还在送别的氛围中忍不住跪谢大家这几天的照顾。
至于互换后前往城市的那位农村少年。
他也解锁了许多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坐大巴、坐飞机、第一次见到高速路、去理发店剪头发、去商场购物、去餐厅吃饭、用各种电子设备。
一路上,说不清到底为什么,他哭了七次。
七天后,少年回到农村,节目组问他会怀念长沙的生活吗?
他说会,长沙的生活很好,所以我要努力读书,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考上大学才能走出这里。
仅仅7天,就让城市少年改头换面,农村少年坚定理想。
直观的教育与励志效果与「互换」的特殊设定,再加上「城乡生活」的阶级热点,boom,节目效果炸翻了,制作组光领奖领到手软。
讲到这里,或许已经有人猜到这档真人秀的名字——
《变形计》。
从2006年到2019年,《变形计》播了十九季,堪称中国最长寿的真人秀。
而之所以突然提起这档古早综艺,是源于前几天刷到了一段令人有些感慨的后续。
事情是这样的,2015年第十一季《变形计》中,有个令人很揪心的留守儿童,叫做李勒优。
前阵子有人看到了她的抖音,原来她在城市妈妈的资助下,正在备考大学。
这些年里,她被照顾得很妥当,一到寒暑假城市妈妈和哥哥就会接优优回家住。
除了物质上的资助,还有精神的丰裕,现在的她,自信又乐观,已经看不出来当年那个寒冬腊月瑟缩着穿着凉鞋的小姑娘的影子。
顺着李勒优的故事,我又想起开头提到的那位想冲出大山的小男孩。
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了?
随后查到,他以当地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湖南师范大学,并成为了优秀的国防生。
还有人爆料,曾在大学的教官团队里遇到了他。
这是两段极其励志的故事。
他们都从节目提供的窗口中看到更大的世界并为之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然而,奇怪的是,作为节目与平台方,
《变形计》每一季的评分都很低,无一例外。
甚至连当年拿奖无数的第一季,点开也能看到大量的一星差评。
为什么一档国民级,办了19季的节目,口碑会如此之差呢?
翻看短评就能发现,令不少观众打差评的原因是——
观众认为,节目毁掉了农村少年的正常生活,用他们的淳朴为城市少年的成长买单。
而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如李勒优一样,能够因「交换」而真正改变人生的农村少年,只是节目中的极少数。
更多的农村少年,被交换过的人生并没有如此幸运,甚至更糟糕了。
他们因参与节目而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
比方说,节目让小孩子过早体验到了「贫富」间巨大的落差。
试想下,作为成年人,我们尚且控制不住自己偶尔的「仇富」心理,或艳羡的心情。
更何况是心智尚在发育中的未成年。
之前读到《1984》的作者奥威尔回忆自己少年时代,他有感而发——
对一个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
节目也是同理,许多山村少年,因交换,对贫富有了极明显的感知,导致心理失衡。
比如第五季中的小男孩,他第一次到交换家庭时,城市爸爸饭桌上随手给的零花钱,相当于他两年的学费。
他还在都市中体验到了「豪掷千金」的快乐——
为满足城市妹妹照艺术照的心愿,他花出去了人生中第一笔巨款,1299元。
城市与乡村,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令他说出了一些被节目组称为「忘本」的言论。
—你更喜欢哪个爸爸?
—现在这个
节目播出后事件再度发酵,传出了他试图回到「富爸爸」身边生活,向对方要钱却被拉黑了的消息。
(后来经他本人辟谣并无此事)
原本勤恳上进的小男孩,回到乡下后,还被小伙伴形容为去过深圳的「公子哥」,说他飘得路都不会走了。
有人用狄金森那首诗,来形容《变形计》式的「交换」——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说到底,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这个前人讲了几千年的道理,偏偏又要在小孩子们身上重新施行一遍,过于残忍了。
有小孩因为参加节目
被传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更麻烦的是,节目将小孩子推到了如今的境地,又无力解决他们后续产生的心理问题。
甚至在播出后也没办法保护他们,任由「次生灾害」蔓延。
这也是节目第二个备受诟病的地方——
不少小孩子因言行被节目放大,被网友嘲笑,留下心理阴影。
比如第七季里,和伯父相依为命的小姑娘。
由于伯父瘫痪在床,于是炒菜做饭等工作落到了这个9岁小女孩身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几乎是整个村子里小孩子中最能干和懂事的。
然而等到节目播出后,她却被全网嘲讽娇气,矫情,没有公主命得了公主病。
回到家乡后也因此被同学孤立,嘲笑,导致情绪问题极其严重,险些抑郁。
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当时节目组请哥哥来帮受伤的女孩洗脚,小女孩提出不想用香皂了,让哥哥帮忙换成沐浴露搓一下。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就这?
但就是这样一件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当时被无限放大后,成为评判小女孩人格的「证据」。
甚至对她的羞辱及后续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并且大家发现了一个规律——
同一期节目,大部分的非议都集中在了农村少年身上
,而不是因「不良」而被家长送来变形的城市少年。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
那是由于变形计往往在挑选农村少年时,以品学兼优、家庭贫困为标准,这些「好孩子」十分符合大众对农村少年淳朴,善良,好学,向上的刻板想象。
老师曝光的节目组选人:男孩成绩优秀,阳光开朗,表达能力强,表现力也很不错,与人交际能力也不错,身世可怜。
而想象的越完美,代表着打破它的阈值也就越低。
一旦他们在节目中表现出一丁点的贪玩、或享受的样子,就很容易被扣上「变坏」的帽子——
赖床是变懒了,花钱买零食是变馋了,不主动帮城市父母干家务是没良心,认为城市生活好一点叫忘本,稍微流露出不开心就是骄纵。
在大家拿圣人的要求去衡量农村少年时,几乎忽略他们本身也是有孩子天性的。
况且,这些对少年们的非议与压力,
不仅仅是观众不理智的「锅」,也是节目设置导致的必然结果。
不过,哪怕在当年争议颇多的情况下,也有人称这是场
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社会观察类节目。
或许行为有争议,出发点却是好的,没有上纲上线的必要。
谁知道,15年开始,陆续有媒体及当年参加过的小孩曝光内幕。
才令大家发现,
原来所谓的「社会观察」,有剧本。
首先,人为塑造「城市少年的疯狂」。
参加过《变形计》,后来成为演员的李宏毅在一次直播里说,节目要求使劲闹,摔坏东西也不用赔偿。
同样的说辞,陆续在其他参加过的少年那里得到证实,还有人在采访中说——
节目组鼓励他去破坏,假如不配合就威胁他们,要将他们留在小山沟里。
甚至,在节目结束后,工作人员想请他去嫖娼。
还有老师证实,节目组曾要求他们去挑衅,刺激城市少年,目的就是让他们发飙,做一些过激行为。
其次,是给农村少年挖坑,故意展示出他们去城市后的骄纵。
比如前面的「洗脚」事件,不止网络上骂小女孩公主病,就连《变形计》节目组出版的书籍里也做了如下描述——
来到城市后,她的改变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她居然变得娇气了!她不仅对年长的孩子颐指气使,还让他给自己洗脚。
实际上,那天分明是节目组提醒男孩,他才会大老远跑去。
节目将女孩塑造成了骄纵的模样,导致她的伯父还要拖着病体,费心在某平台上替侄女「正名」。
最后,节目又被爆料出制造「困难」与「冲突」搞噱头。
比如,之前《变形计》中火过的「社会我丽姐」。
她因在节目中暴走、爆哭,将城市哥哥搞崩溃而出名。
后来哥哥解释,其实她在山路上情绪崩溃,爆哭不止是有原因的——
节目组为效果,将原本的校车开走,导致丽姐只能硬生生走两个小时回家。
一路上,摄影师还要围着跟拍,最终导致9岁的丽姐情绪爆发。
不止如此,哥哥还爆料,明明是导演拿出零食让他吃,然而节目播出后,却剪辑成了他偷吃零食。
同样,哥哥的说法也在其他参与过《变形计》的学校老师那里得到证实。
例如为素材反复让小孩爬山路,特地买蛇来营造混乱,以突出主人公的勇敢。
还有一期,家里的牛莫名其去地里吃玉米,却让农村少年背锅赔偿。
节目里称,牛吃玉米要赔给农户30元,导致放牛的农村少年内疚到大哭不已。
但实际上,事后他回忆,整件事和他没什么关系,他很早就被派去山下小卖铺给摄制组买水。
......
节目里一边说着,这个农村家庭经不起一点风雨了,另一边,又人为的为他们制造风雨。
而目的,仅仅是为了赚取看客的眼泪,及衬托城市少年的「天真」。
这些爆料,彻底将「人性实验」的遮羞布撕了下来。
节目也因此收到了更多的差评。
还记得当年爆火后,节目制片人曾在文章《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里写到——
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五谷不分、好逸恶劳、精神萎靡让家长们头痛不已,《变形计》是我们在偏远山区挖到的一剂良药,专门治疗让很多家长失去信心的城市独生子女病。
他说,《变形计》是一剂良药。
如果真是如此,那细捻起药渣,里面也都是对贫穷毫无道德的利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