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反映革命先烈英勇无畏气概的杰出作品,如反映三大战役的宏伟巨制《大决战》,对敌后抗日战场的人民群众赞颂的《地道战》,《地雷战》等黑白电影。

在1984年,一部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横空出世,它不仅展现了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那场边境战争中,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英勇身姿,更将战场上军人的心理变化呈现在观众眼前,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优质作品。

这部由谢晋执导的《高山下花环》是以军队作家李存葆突破意识束缚精心创作的同名小说为蓝本,在拍摄的过程中更是调用了军队的坦克,大炮等武器来演绎战争,给人以真实感。

曾经在《孔雀公主》中有上佳表现的“奶油小生”唐国强成功地诠释一个高干子弟赵蒙生从纨绔子弟向革命军人转变的历程。

在电影拍摄时,一众主演来到西南边陲,与当地的驻军联欢,结果在这个隆重的场合,唐国强等人因为迟到被谢晋训斥了一顿,并让他们给台下的解放军战士致歉,因为在他的眼中,唐国强是荧幕上的假“英雄”,台下的才是共和国的真英雄,他不允许任何人对这些英雄们有不敬之意。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军旅作家写出优质作品

1979年,刚刚结束完国内战争的越南黎笋政权,依仗在与美军作战中锤炼的军队,开始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并不断地在我国西南边陲挑衅我军防线,还在“中越友谊桥”枪杀我边防战士,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在1979年,发动了自卫反击战,给越南侵略军来了一记深深的教训。

在战争爆发期间,无数的军旅作家奔赴云南前线,用他们手中的笔记录下了军人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来自济南军区政治部歌舞团的编导李存葆也成为这采访大军中的一员。

此次采访让李存葆收获颇丰,他收集了大量的战地素材,并写出了十几万的文学报告,将前线战士们的高大形象展现在了无数读者面前,同时也给他带了盛大的荣誉。

但在这一切背后,作为亲身经历过战场的李存葆又陷入到深深的不安之中,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过于肤浅,没有将将士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完整的表达出来。

于是,李存葆背上行囊,再次奔赴到西南一线的战场,这次深入连队,倾听普通战士的诉说,在记录下他们功绩的同时,也记录下了他们的忧愁和烦恼。

在他眼中的战士,不再是标准的“高,大,上”的宣传形象,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在这种感情的召唤下,李存葆文思泉涌,在经过数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创作之后,写出了《高山下的花环》。

小说一经发表立刻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有人赞扬,也有人褒贬,更多人是怀着一股敬意,去理解小说中展示的鲜明角色,高干子弟的特权,普通百姓的牺牲,官僚主义的傲慢,革命先辈的无私,都在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央的一位高级领导人在读完小说之后,激动不已,更是自掏腰包购买了两千多册送给西南前线的将士们,认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体现。

著名导演被作品打动,要将它搬到大荧幕

小说的成功,让很多编导产生了将此部作品搬上荧幕的想法,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李存葆联系,希望能够拿到《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拍摄权,同时保证让谢晋来亲自执导这部电影。

此时的谢晋在国内颇有名望,他执导的《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当得知他要执导自己作品的时候,李存葆欣然允诺。

指挥棒被交到了谢晋的手中,为了能够高质量,高规格的完成拍摄任务,一向饮酒豪爽的他在制片厂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如果《高山下的花环》不出彩,他本人将永世不再拍摄电影!

谢晋之所以立下这样的誓言,并不是一时白酒上头的壮胆,在此之前,他已经将这部小说认真阅读了一遍,里面的故事情节让他深受感动,有心将这部作品搬上大屏幕。

在接到任务之后,谢晋立刻进入了电影的筹备阶段,他首先找到李存葆和著名编剧李准对剧本进行内容构思,并让他们深入到西南一线,通过战士的角度,来反映他们对《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的看法,很快两个人在一线就得到反馈,由此也增加了连长梁三喜一家人卖猪还账的感人故事情节。

这些情节在以前的革命题材电影中很少体现,被认为有损解放军的光辉形象,但谢晋,李存葆和李准认为,影视作品不能回避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才给人一种真实感。

在电影拍摄完毕后,谢晋将样片送给了自卫反击云南战区指挥官杨得志将军观看,杨将军看完之后赞不绝口,认为该片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一心,为国尽忠的高尚情怀,并建议在全军推广观看。

电影大获成功的背后,是军人无数的壮丽故事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谢晋为了能够真实地再现战争场面,他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写去了一封信,表达希望能够得到军队协助的愿望。

对于直接指挥过自卫反击战的杨得志,也衷心地希望谢晋能够如实地将《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展现给观众。

因此,在他的关照下,中央军委下达了命令,让云南地区一支建制完整的部队协助拍摄,部队将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无偿地作为拍摄道具,还腾出专门的营房供拍摄人员居住。

为了让演员和部队战士能够形成融洽的关系,在影片拍摄之前,谢晋在驻地和官兵们搞了一个联欢活动。

可就在谢晋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满脸笑容地向台下的战士,一一介绍电影参演人员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主演唐国强,吕晓禾,何伟等人居然不见了。

原来,这三个人看联欢开始的时间还早,便商量着一起去附近转一转,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没想到,他们刚上街便被群众认了出来,特别是有“奶油小生”之称的唐国强,更被人群团团围住,要求他给签名留念,结果,当他们再次回到驻地的时候,联欢晚会就开始了。

看到他们三个人回来,一向和蔼的谢晋显得非常的严厉,毫不留情地对他们进行了训斥,认为他们今天的行为是对台下解放军战士的极大侮辱,并要求他们当面道歉。

看到谢晋动了真格,唐国强,吕晓禾和何伟吓得是一动也不敢动,更在谢导的言语中认识到了错误。

随后,三个人登上舞台,郑重地向台下的解放军官兵致歉,终于化解了尴尬,迎来了全体将士的阵阵掌声。

在后期的拍摄过程中,全体演员都发挥了超常的演技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滚爬摸打,力求将自己融入到军人形象中,而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1984年,《高山下的花环》一经上映,便立刻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唐国强将一个高干子弟从开始的耽于玩乐,到最后亲自扛着炸药包去冲击敌人据点的人生成长完美地展示了出来。

吕晓禾饰演的连长梁三喜朴实无华,对部下热情洋溢,何伟则扮演了一个心直口快,嫉恶如仇的副连长形象,他们身上都有人性的缺点,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大家舍小我,为大我,视死如归地在战场与敌搏斗,最终成为合格的人民卫士。

该片不仅表现了普通战士的成长之路,还将军队家属对国家建设的支持热情,也展现了出来。

梁三喜牺牲之后,他的妻子和母亲沿着山路长途跋涉来到营区,虽然自己的三个儿子都牺牲在战场上,但老人家没有任何的抱怨,她认为自己的孩子为国家而死,是死得其所,也正是这千千万万军属的默默支持,我们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为人民的钢铁长城。

在影片中,不仅歌颂军民同心的一面,同时对社会上的弊病也进行了揭露,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赵蒙生的母亲居然有办法将电话接进雷军长的司令部。

而所说的内容居然是想办法让她的儿子调回到后方,雷军长则代表老一辈军人高尚的革命情操,他不仅拒绝了老大姐的要求,还将自己的独生子送到战场之上,并在军人大会上大发雷霆,要“走后门”的对象第一个去抗炸药包。

更在战争结束之后,深情地表示,大家都是为人父母,不能每次战争总是让老百姓的子弟往上冲,将公正无私,胸怀坦荡的共产党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高山下的花环》将支持中华民族脊梁的铮铮铁的成长历程,以复杂的感情色彩展示在观众眼前,使我们看到了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军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有缺点,有优点,并非都是完人,但他们在国家利益面前,无不将自己的国家情怀放在了人性的第一位,在战火考验中,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