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津湖》到《水门桥》,《长津湖》上下两部共斩获近百亿票房,也让人看到中国战争片在当下的强大号召力。

回望新中国70多年,战争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主流类型。

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都是刚刚经历过战争的生死考验,所以对战争片中的种种场面都深有体会,更能感同身受片中角色的命运起伏。

比如1952年由成荫导演的电影《南征北战》,上映后引发了从城市到农村的全民观影热潮,成为那一年代观众的集体记忆。

据当年的一些观众回忆,不少人在观看本片时被惊险的战争场面吓得心惊胆战,不乏有孩子被吓哭,这恰恰证明这部影片在当年对于观众的强烈震撼。

同时还有很多经典台词流传至今:“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不是我无能,是共军太狡猾”,当然也少不了“运输大队长”的梗。

01、陈毅元帅亲自参与剧本创作

《南征北战》以1947年解放战争中的华东战场为背景,讲述了华东野战军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下,正确运用毛泽东思想扭转胜局的过程。

这部电影最初的原型,是一部名为《战线》的话剧。

这部话剧的编剧沈西蒙曾亲身经历过华东战场的战斗,对战争的经过以及参战的战友们都非常了解,所以整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真实。(下图是3位编剧)

1951年,《战线》在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首演后赢得广泛好评,此后三野文化部创作员的沈默君看中了这个剧本,于是和《战线》的导演顾宝璋合作改编为电影剧本。

之后三野文化部副部长吴强把剧本交给了陈毅审查,陈毅在外出回程的火车上一口气读完了剧本,看完后对剧本大加赞赏,还专门找沈默君聊了很久。

就这样,《南征北战》从剧本阶段就得到了领导们的全力支持,包括当年指挥战争的各位开国将帅都或多或少参与了剧本修改和实际拍摄。

比如陈毅元帅对剧本的内容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像剧本的故事原本是从重庆谈判开始,但陈毅觉得可以从鲁南撤退开始,以莱芜战役的胜利为结束显得更深刻凝练。

陈毅还提出把自己的名字在电影里全部替换为“首长”,他说战斗里有很多值得铭记的英雄,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仗不是我一个人打的,我陈毅不能贪天功为己有!”

另一位大将粟裕在剧组也充当着历史顾问的角色,特别是对以少胜多的“莱芜战役”粟裕更是了如指掌,将战斗中的种种细节都娓娓道来,给影片的战场还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片中有一场戏原本是要炸掉弥河大桥,但粟裕觉得太过浪费资源,便提出炸掉损失更小的弥河大坝,最后在片中呈现了同样出彩的效果。

经过所有人的努力,剧本在1951年夏天终于完成,他们找到北影厂的导演、执导过《钢铁战士》的成荫来导演本片,影片自此正式投入拍摄。

02、被当成敌军差点遭群殴

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各大电影厂的影片都暂停了拍摄,《南征北战》成为全国唯一一部投入拍摄的新片,这也让这部影片有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的保障。

在成荫的几经斟酌下,影片的外景地定在了山东潍坊的革命老区,这里仍然保留着战争的痕迹,非常符合电影的拍摄要求。

但在开拍之前,因为角色问题演员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因为当时剧组找来饰演国民党部队的群众演员,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志愿军战士,浴血沙场多年的他们一听要饰演国民党的士兵,心里都非常不情愿,不少人闹起了情绪。

剧组的工作人员只好来做工作,告诉他们这是任务,是为了向观众们揭露国民党的罪行,战士们这才答应下来。

就这样,剧组以及从军队里调来的步兵、骑兵等大部队风风火火前往潍坊青州拍摄,一到当地就受到了群众们的热烈欢迎。

但当群众看到穿着国民党军服的群众演员时,一时间人群都炸开了锅:新中国都成立好几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多敌人?

大家都不明就里以为战争又爆发了,所以纷纷拿起武器,还有人往群演身上扔石头,现场一度十分混乱。

见此情形,剧组里的一位军事参谋赶紧站出来解围:这不是真的,是在拍电影!群众们这才晃过神来,赶紧向演员们道歉。

虽然听起来有些啼笑皆非,但从中也可以看到群众们对于新中国的拥护,他们渴望着和平与安定,不想再回到战争的惨烈黑暗中。

03、顶着40度高温,穿棉衣拍摄冬天的戏

即便是如今再看,《南征北战》在当年也是不亚于《长津湖》的史诗级战争大片。

由于技术条件局限,影片全部都是使用实景拍摄,特别是导演成荫为了追求真实效果,都是用真的炸药来拍摄战斗场景,完美还原了战争的恢弘和惨烈。

后来在拍摄一场战争戏时,成荫被弹出来的雷管在腿上留下了两个小窟窿顿时血流不止,后来每次提到这件事他都心有余悸。

此外,影片另一大亮点就是全明星的阵容,仲星火,孙道临,冯喆,张瑞芳,这些在当年数一数二的演员名角都参演了本片。

为了诠释好自己的角色,所有演员不论名气大小,全部下乡下部队体验生活,比如饰演女村长的张瑞芳虽然戏份不多,但也踏踏实实在农村生活了一个月,把自己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民形象。

还有饰演高营长的冯喆,在出演本片前他已经凭借《好夫妻》《恋爱之道》等作品在全国打响了名声,但拍摄本片时他仍然第一时间就进入连队体验生活。

每天在部队里练习刺杀动作,大冷天下水游泳,手上脚上磨出一个个的水泡,尽管吃了不少苦,但冯喆没有一句怨言,最终得以把一个睿智多谋的营长形象塑造得生动真实。

更难以想象的是,由于拍摄条件非常简陋,演员们都是在夏日的酷暑中穿着冬装拍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就像仲星火说的,他们经常是四十度的高温下穿着棉衣拍摄,一天下来衣服全部湿透,水壶里的水一滴都不剩,这放在今天几乎没有演员可以做到。

正是所有人这种牺牲和付出的精神,才得以缔造这么一部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作品。

尽管在70年代,成荫又重拍了《南征北战》的彩色版,画面也更为精美,但老版中大多数场景已经变了样子,尤其是那种热情昂扬的时代精神更是难以再还原。

多年过去,《南征北战》的成功一直在告诉人们,即使没有好莱坞的一流技术,我们一样可以拍得出震撼世人的战争巨制!(撰文:皮皮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