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七零后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而零零后也有一部分完成了成人礼,一想到这就有些莫名的伤感。随着年龄日渐增长,我们的步伐还是一路向前。只是在仓促向前的路上,时不时地回眸,我们索性把时间尽可能地回溯,看看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童年电影记忆吧。
偶然看到播出的经典武打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瞬间感觉回到了那个年代,每一个镜头、每一个人物、每一次大丈夫的搞笑动作和台词,仍清晰地印在脑海中。搜索记忆,如数家珍地列出了《少林寺》、《八卦莲花掌》、《无敌鸳鸯腿》、《黄河大侠》、《南北少林》、《南拳王》、《武当》、《神鞭》、《木棉袈裟》等多部那个年代经典的国产武打片。
在此,就给大伙推荐十部印象较为深刻的电影:
一、1981年上映的《神秘的大佛》
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打片对于内地观众来说还是蛮新奇的。所以,当一部名为《神秘的大佛》的电影于1981年上映后,瞬间引起巨大轰动。
据悉,这部影片当时的拍摄成本只有十几万元人民币,但它却创下高票房收入(当时电影票的票价是1毛5一张)。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武打效果,都显得那么陈旧和老套,但依然无法消除广大影迷对它的深刻记忆。
二、1983年上映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2年,《少林寺》横空出世后引起巨大反响,那些具有敏锐市场眼光的香港电影人,纷纷摩拳擦掌试图追赶《少林寺》引发的热潮,接连拍出了一系列武打片。但这些作品大多有跟风之嫌,不可与《少林寺》同日而语,并且给观众留下的记忆也不深刻。
直到1983年上映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感受。这部影片妙就妙在独辟蹊径——主攻儿童市场,主打老少皆宜的“儿童牌”。《自古英雄出少年》中的主演大多是乳臭未干的少年,但出手却相当成熟稳健,这种出人意料的“反差萌”,宛如一股清风吹进观众心田,令人大呼过瘾。
《自古英雄出少年》不仅有精彩的武打场面,还有众多搞笑桥段,主题也是充满正能量。观众不喜欢,才怪呢。
三、1983年上映的《武当》
本片是继《少林寺》之后,由国内电影人所拍摄的一部武侠电影,影片启用了陕西武术队的全部人马,由蝉联十年全国武术男子全能冠军的赵长军出演司马剑,而中国著名武术家,武术教练马振邦出演武当山道长,女主角林泉来自广东武术队,是剑术全国冠军。
《武当》是国内第一部武侠电影,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称得上是国内武侠电影的上乘之作和开山鼻祖,而影片与港台武侠电影的最大差距,则是技术上的落后。
四、1984年上映的《武林志》
《武林志》是一个发生清末明初的武侠故事,讲述的是武林高手东方旭流落天津后,遭遇各种来自于惊险最终虎口脱险的故事。这部电影自一上映,便得到广大人民的强烈赞赏与热议,电影把武术作为特殊手段,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所谓经典,该片最终获得了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二等奖。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真功夫的展现,除了饰演主角的李俊峰使用的八卦掌,还有饰演牛武的刘烈红施展的岩鹰拳。剧中不少人物都是真正的武术大师,也难怪能施展出这些实打实的真武术。
五、1984年上映的《南拳王》
印象很深的一部武侠功夫片,南拳王战败、习武、复仇这些套路现在已经是熟络无睹了,可在当时新鲜感十足。武打场面很精彩,把南拳短快灵的特点展现无遗,几处武打场景中还有板凳,双刀,三节棍等多种中式兵器。
南拳作为中国七大拳系之一,在两广、福建一带形成独有的特色。包括洪拳、蔡李佛、南枝拳和咏春拳等拳种,这与《少林寺》的北方功夫有很大不同,因此带给观众很大的新鲜感。
特别是由于清代以来反清复明的各个运动,成为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取材的重点。加上片中暴力化的赛龙舟比赛,折骨毒蛇转”、“反旋风回力腿”这些武功的相生相克,令武打极具观赏性。
六、1985年上映的《木棉袈裟》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徐小明看到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红遍内地和香港时。于是他带着剧组北上,在内地挑选出徐向东、于荣光、林秋萍等众武打演员,拍出了经典的《木棉袈裟》。
影片中慧能的扮演者是当时的全国武术冠军徐向东,其以“鹰爪拳”驰名国内武坛。大反派祁天远的主演则是于荣光,他和徐向东一邪一正,不但身手俱好,外形更是出众,可谓是撑起了《木棉袈裟》的半壁江山
木棉袈裟是达摩老祖传入中土的禅宗信物,禅宗经典《坛经》中有黄梅五祖弘忍禅师传衣钵于六祖惠能的故事,《木棉袈裟》正是取材于这个故事。但六祖惠能是唐朝人,徐小明仍然沿用“惠能”这个法号,却将故事搬到了宦官干政的明朝。
徐小明效仿武侠大师胡金铨,在片中加入了明朝大内锦衣卫的元素。惠能与祁天远的争斗是电影的重头戏,而大漠林家众姐妹的加入则是电影很大的亮点。
七、1987年上映的《八卦莲花掌》
细数起来,张国立饰演功夫高手的影视剧还真没多少,除了《倚天屠龙记》中的成昆,也就这部影片了。
《八卦莲花掌》上映于1987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该片故事情节老套、打斗场面也是拙劣,说是“功夫片”都有些勉强,定义为“故事片”似乎更合适。但并不妨碍“八卦莲花掌”成为当年小朋友的世界里一套知名掌法,话说当年一直以为是“八卦连环掌”,这都是当年影片没有官配字幕惹的祸啊。
该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回忆,麦耿和王兰不断回忆往事,出现在回忆中的王立峰也在回忆往事,时间结构分成了三层,但剪辑得比较干净利落,整体故事逻辑也比较通顺,故事发展流畅并不烧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全片没有背景音乐,相当的朴素。
八、1988年上映的《无敌鸳鸯腿》
《无敌鸳鸯腿》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总投资达到128万元,是国内第一部70毫米宽银幕彩色电影故事片。据悉,该片当年曾出口到三十多个国家,缔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电影中的故事,取材于潮汕当地的民间传说《鸳鸯铁屐桃》。1983年,编剧周镇昌将这个民间传说整理成剧本在在杂志上发表,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艺奖”。之后,又被改编成连环画,共售出了400多万册,可谓风靡一时。 而著名导演李文化便以这个潮汕民间传说为背景,创造了《无敌鸳鸯腿》这部电影。
如果说《少林寺》中的展现的功夫过于深奥和抽象的话,那么《无敌鸳鸯腿》则给出了具体的修炼方法:把手心涂黑,上下左右打出残影就是黑砂掌;脚尖在地面画个圈,便可以发出鸳鸯腿。由于这两种功夫的通俗易懂,街头巷尾便多了许多以黑砂掌和鸳鸯腿展开pk的闲散青年,还有许多苦练踢树基本功的半大小子。
九、1988年上映的《黄河大侠》
《黄河大侠》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是一部讲述个人英雄的故事,孤胆剑客深山苦练10年,出来后恰逢乱世,本以为是为国为民却惨遭恶人陷害,最后快意恩仇的俗套故事而已。
让我惊叹的是这部电影的美学风格,主演于承惠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剑圣,在许多武侠作品里面,每当涉及白胡子世外高人的形象时,都是于承惠出演。时间回到1988年,当时的于承惠正值壮年,体型健硕,须发飘逸乌黑,头发和胡子都是真实的,因此形象看起来十分自然。
由于《黄河大侠》受到当时香港武侠电影的影响,使得人物造型、服装以及武器还有风俗之类,基本都不是按照历史进行复原。
十、1989年上映的《险恶江湖逍遥剑》
说到八十年代的武侠经典,这一部公认的神作《险恶江湖逍遥剑》不可不提。该片虽是模仿港台武侠片,但却深得古龙小说神韵,剧情曲折离奇环环相扣,被很多人视为童年经典回忆,就连大导演贾樟柯青年时也曾为这部影片所着迷不已。
影片上映于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此时从《少林寺》刮起的武打片热潮已经逐渐减退,古装武打片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正是在这种衰退时期,反倒诞生了这部内地武侠片少有的精品之作。
影片最出色的地方无疑剧本,尤其整个故事的编排风格,基本就是仿照古龙小说的风格,将悬疑探案与武侠寻仇相结合,情节曲折离奇,故事奇峰迭起,悬念波谲云诡,在营造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的同时,也通过一场掀动武林的阴谋来折射人性的贪婪与腹黑,这些都是古龙小说的常见元素。
结语:那时候的电影从海报宣传到影片放映,都是承载着电影魅力。大多采用书法素描融为一体的形式,因为利用书法字幕题名大大增加了电影魅力。而每一部电影开头字幕一行行地列举演职人员,就是现在电影无法做到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