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新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Turning Red)上线流媒体之后,口碑评价不错。
豆瓣8.2分,知乎7.4分。
对强势母亲和女儿矛盾的细腻刻画,也相当典型。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认为《青春变形记》不过是很套路的工业流水线产品,丝毫也不“皮克斯”。
没有灵魂之光和创意之花火,显得过于中规中矩。
这个评分究竟是过誉还是低估?争论不休。
影片究竟是超萌神作?还是寻常套路的大杂烩?
亮点和“遗憾”皆有吧。
一,典型完美女孩和不完美的典型关系。
《青春变形记》中的女主角美美,是一个生活在多伦多的华裔女孩。
从外在表现来看,堪称完美女孩。
成绩优秀,拿回家的试卷永远是A+;
让很多人“闻风丧胆”的数学,她都津津有味却学得很有成就。
放学回家以后,永远乖巧陪着妈妈一同忙“家族企业”(祠堂)工作,积极打扫,简直是满分的贴心小棉袄。
远远看去,完全是一副母慈女孝的完美场景。
事实上,完美表象下处处是裂缝。
美美和自己的闺蜜们一样,喜欢上一代长辈们认为是“垃圾”的流行乐队,热热闹闹追星、不亦乐乎。
喜欢同龄的男孩子们,喜欢功课之外青春肆意的时光。
但美美始终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敢和妈妈说。
这对母女的相处模式里,“孝顺”、“爱”、命令等等概念,混杂缠绕在一起。
美美的妈妈,一度过于强势;
至于美美,则长期过于懦弱,不敢讲出真实想法。
美美偶尔幻想了一下便利店里帅气的男孩子,画了几张亲亲漫画,意外被母亲发现之后,酿成“大祸”。
美美妈气势汹汹杀到便利店,对着男孩子一通兴师问罪。
大肆羞辱又划清界限,让男孩一脸莫名其妙。
甩出的画作,更是让美美在同学和朋友们面前非常丢人。
此后,美美妈还开启了过度保护模式。
美美在课堂上课,美美妈在教室外“偷窥”,和保安发生冲突,又是一场闹剧。
明明是至亲家人,但长辈过度保护、过于强势,分不清“为你好”的出发点可以在行动中干涉到什么地步。
美美这家人的亲子关系、教育模式、相处问题,显然很有典型性。
诸多东方式家庭,古老的“训诫”方式之下,大多存在类似情形。
也正是因为影片对此鲜活又有典型性的描述,让很多观众非常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是我家没错了”。
最后,影片却轻松走向大团圆结局。
在戏剧高潮之后,让一家人回到“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美好图景,这显然显得过于“强行大团圆”,引发了诸多诟病。
当然,整体而言,以动画电影的常规标准来看,《青春变形记》对现象的描摹、观察、反馈,表达的可爱质感和视听感受,都相当不错。
二,神奇天赋小熊猫暴走史。
《青春变形记》最有特色、最讨人喜欢也是最重头戏的部分,显然是小熊猫。
影片中给出的名字是“红熊猫”,但事实上这个形态显然很接近我们平常所说的小熊猫。
美美家族的女性,有一条源远流长的秘密遗传历史。
一旦情绪激动,就会从人形,变成小熊猫的形态。
美美如此,美美的母亲如此,美美的外婆同样如此,美美的各路姨妈等等、悉数如此。
美美家族的女性先祖新怡,在战乱年代独自带着孩子们生活。
为了获得保护孩子们的力量,她求来了“小熊猫变身术”。
但这项神奇能力里,也掺杂着一些容易失控、暴走的负面因素。
多年之后,美美外婆和母亲等长辈们,悉数认为暴走的红熊猫是“诅咒”,需要在血月之夜通过仪式来封印。
起初,知道真相的美美,对红熊猫身份也非常厌恶。
又胖又大又肿,又不方便。
在家中,一夜醒来变成小熊猫之后,美美躲着不敢见家人。
在学校,第一次变身失控之后,美美同样上天入地逃窜、不敢被发现。
事实上,小熊猫可爱爆了!
毛茸茸胖乎乎肉嘟嘟的,超级好rua~
美美为什么不喜欢这么可爱的小熊猫?
这当真不是剧本设定的bug吗?
美美的闺蜜团三位小可爱,一看见小熊猫就走不动道。
美美学校里的各路小朋友,不论平时关系如何、多冷淡多不对付,一看见美美的小熊猫体,都会一秒变成真爱粉!尖叫着扑过来“呜呜呜太可爱了”!
由此,美美也逐渐开始尝试接受自己的“小熊猫一面”。
变成小熊猫之后容易暴走失控,美美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当要暴走时,美美都会尝试着想着好朋友们的爱,让她平静。
这个简单但好用的办法,还让美美通过了“超级变态测试”。
爹妈用什么样的话语或者物品来刺激测试她情绪,她都能冷静下来。
测试过程很好笑,也很可爱,比如提到“你XX考试只拿了第二(居然不是第一哦)”;
比如搬来一盒超萌超可爱超好rua的水汪汪圆乎乎的小奶猫。
但是,这依旧掩盖不了“可爱表象”背后本质的粗疏:随便想一想就冷静下来了,这所谓“终极暴走难题”设定和解法都很单薄。
你看,《青春变形记》的能打,在于“太可爱”;
短板则在于背后的故事骨架,很单薄很套路很普通。
甜系结语
我们应该对《青春变形记》这样的动画影片抱有更高期待吗?
很多影迷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是皮克斯,“皮克斯永远不让人失望”的皮克斯。
如果皮克斯所能提供的,仅仅是流水线套路作品、仅仅是表面上的皮囊上的感官上的可爱,未尝不是一种“迪士尼化”。
《寻梦环游记》里大把气球带着老爷爷的房子起飞,那种超越凡俗的造梦能力,或许,已经可遇而不可求了吗?
在没有“神作”的寡淡年代,《青春变形记》就已经是让人奔走相告的“天花板”了吧?
或许可以更好吧,应该能够更好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