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有位熟面孔登上热搜。
巩汉林,这位因演小品而让大家熟知的老艺术家,带着他提的观点和建议出现。
批饭圈,锤足球,毫不手软。
有些明星收入几千万上亿,还在偷税漏税。
有的行业,比如说某足球队,年收入三五百万甚至上千万,球场上却不见他们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
没想到批评还有回声。
这不,前国足队长冯潇霆发微博说要退役,并给网友留言回复说:“退了,让位给巩汉林。”
抱歉,巩汉林不是专职踢足球的,他是小品喜剧演员。
本职工作是狠出色的。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上过18次春晚,担任过华鼎奖评委,多次获得春晚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小品类节目一等奖……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提的建议针砭时弊。
19年,他批虚假流量和虚假人设:
什么人设都没有做人重要。
人设不是靠虚假流量流出来的,也不是靠雇佣水军刷点击率点出来的,更不是靠虚假宣传粉饰出来的,虚假人设早晚会崩塌。
18年,《快乐大本营》没停播,《爸爸去哪儿》致力于展示明星家庭的美好生活,再到《向往的生活》《奔跑吧》,都是明星、流量导向。
巩汉林则说,综艺节目参与者应该摸着良心做艺术,不能向金钱低头。
他总能一针见血,切合实际指出娱乐圈乱象。
这下,巩汉林批评流量、饭圈泛滥和明星偷逃税的话音未落,邓伦就因偷逃税被罚1个多亿。
简直一语成谶。
他对自己更狠。
上春晚是每个演员的梦想。
但巩汉林说:“没有好的作品,就不会上春晚,要学会封杀自己。”
说这话时,因为春晚剧本不够好,他已经离开那个舞台,退隐多年。
回首巩汉林的演绎生涯,他能走到今天,就是这么一步步、用一丝不苟的对待艺术的态度垒起来的。
不唯流量、不泡饭圈,只凭实力。
巩汉林出生于曲艺世家,父母都是唱河南梆子的演员,环境的熏陶让他对戏很来劲。
那时,做演员很辛苦,赚得也非常少,家里人都不支持。
这种情况下,他把满腔的兴趣埋在心底。面前的生活指给了他另一条路:
下乡插队。
响应国家号召,巩汉林一个猛子扎进农村生产,几乎没怎么回过家。
乡下日子很苦,每餐饭都是高粱米配白菜汤。
高粱米是发霉的,里面还掺杂着高粱壳儿,喂猪猪都不吃;也没有蔬菜吃,白菜汤一勺下去全是汤,有两三片菜已是万幸。
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之间关系很纯粹,巩汉林倒觉得这种“吃苦”的生活很充实。
插队时,高考恢复。
父母希望巩汉林考大学,再找个安稳的文职工作。母亲更是一周三封信轰炸,催他赶紧回去参加高考。
考前半个月,被催得没办法的巩汉林才赶到家。剩下的时间他几乎没怎么睡觉,就是看书学习,最后考上了辽宁大学的走读生。
当时高考刚恢复,学校宿舍不够,因此要求走读生必须住在学校所在的区。
巩的条件不满足。
不久后,沈阳第二教师学校(现沈阳大学)给巩发来录取通知,上面写着录取的是:政治系。
巩汉林有点不想去,但架不住父母的要求。因为当时,如果不去读书,他就会一直待在农村。
就这样,日后说小品逗乐的巩汉林,成为了一名政治系大学生,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那时,巩的父母去了服装厂。改革开放后,服装厂会加工卖往国外的衣服,部分服装会作为福利分给员工。
因为这个便利,在那个颜色贫瘠的年代,巩汉林能穿着亮眼的衣服走在校园里,大家都看他。
回头率超高。
大学毕业后,巩汉林分配到了区教育局。但他内心始终有个戏剧梦,实习期间便偷偷报了曲艺团。
进曲艺团要有正规手续才能接收,教育局领导也不愿意放人。
巩汉林软磨硬泡找了领导三次,终于辞掉工作,加入了他心心念的曲艺团。
进团的日子不好过。
因为是辞掉工作加入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普通学员干起,发节目单、把门、收票,给前辈端茶倒水。
再到装电灯、拉大幕、置景,所有团里的杂活脏活累活他全干过。
接着,他才开始说相声。
因为巩汉林在团里最年轻,所以要从开头的热场开始。说着说着,他开始进入第二场、第三场,终于把自己说成了压轴的。
那种成功的满足感,用巩汉林自己的话来说,是在梦中都会被观众的掌声惊醒。
他不是一炮而红,而是一步一个脚印。
说相声的时候,巩汉林邂逅了妻子金珠。
金珠比巩汉林大几岁,是巩汉林的师姐。日常相处中,她觉得巩汉林很特别:工作认真努力,说的相声段子全是自己写的。
所有演员都在说笑逗乐的时候,他却在一旁安静地读书,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渐渐地,金珠被师弟身上的认真劲儿吸引,主动倒追巩汉林。
一次参加相声大赛,巩汉林写的本子很好,这让金珠顺利进入决赛。那时巩汉林钱不多,还找范伟借了三百,给金珠买了条裙子。
除了买衣服送衣服,巩汉林还会自己做衣服,送给金珠,还烧得一手好菜。
结婚时,他们没什么积蓄,只有咬牙攒的几百块,并用它们买了一点必须的家当。
巩汉林的手特别巧。
为了让小家更温馨,他用烙铁在光板大衣柜上烫了花,还会用塑料碗制作地灯、台灯的灯罩。
金珠怀孕时,他还亲手为她做了孕妇装。
结婚多年,两人没有在家吵过架。
说相声爆红,登上春晚
相声是巩汉林的起步,更上一层楼的是小品。
1988年,他和赵本山合作演出了小品《十三香》。这是巩汉林第一次演小品,也是赵本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演小品。
没想到就此走红。
小品真正排练的时间很短。
赵本山去巩汉林家聊了两天半,巩汉林去剧场和电视台排练了两晚,然后直接就去审核。
效果却非常好。
演出结束,巩汉林那时还名不见经传,但满大街的人见到他都脱口而出:“诶哟,你不就是那个十三香吗!”
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吃惊。
早在说相声时,巩汉林就因为认真刻苦的态度,被多位业界前辈,推荐给了相声大师唐杰忠做入室弟子。
相处下来,唐杰忠评价说:“汉林对艺术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正是这种少见的、对待艺术严肃认真的精神态度,让巩汉林不断向前,走得更高更远。
继续演小品的路上缺不了引路人:
赵丽蓉。
那时,小品《母亲的心》要寻找一位会说唐山话的演员,有人给赵丽蓉推荐了巩汉林。
初见赵丽蓉,巩汉林充满了崇拜。小品里,两人要演母子,赵丽蓉就直接称呼他“儿子”。
吃饭时,她把巩汉林拉在身边,安慰道:“虽然这里是北京,但是跟在家一样。”
巩汉林很感动。
等到小品彩排,反响一般。
剧组工作人员就对赵丽蓉提议:“咱们是不是换个演员啊,是不是巩汉林大家不太认识。”
赵丽蓉当场否决:“人家是咱请来的,年轻演员好不容易有这样一次机会。你让人家回去,家里人知道了,他回去咋办?”
因为赵丽蓉的坚持,巩汉林留了下来,并走到了离舞台中央、离观众更近的位置。
台前两人是搭档,私下却像母子,巩汉林更是称呼赵丽蓉为:赵妈。
巩汉林对赵丽蓉一直怀有感恩之心。多年后,一提到赵丽蓉,他的心情就难以平复。
戏骨的遗憾
和赵丽蓉搭档后,两人演出了不少令人叫好的小品:《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老将出马》…
表演中,他的语言技能满分。
方言是小品中的常用技巧。如果只会一种方言,在各地观众面前就显得众口难调。巩汉林的功夫就在于:
南腔北调,张口就来。
小品《都市外乡人》中,巩汉林南北方言能无缝衔接。
一次到杭州做节目,有人还对巩汉林说:“没想到你是我们浙江老乡。您家是杭州的还是上海的?”
东北人学南方方言,达到了乱真的效果。
演电影,他的要求同样很高。
台词上,他除了记自己的词儿,还会把对手的台词给记下来。
等到去片场和搭档对台词,对方忘词了他还能记得搭档的台词,和他拍戏不能马虎。
排节目。
在家做饭练,出去骑车买菜也练,走路也练,睡觉之前也练,不放过任何空闲时间。
他始终记得赵丽蓉说的那句话:“干我们这行要讲究,不能将就。”
所以没有好作品,他就不上春晚,慢慢地就成了退隐状态。
演艺圈也开始出现乱象,偷税漏税的、天价片酬的、饭圈泛滥的,认真搞艺术的太少。
回首巩汉林的演艺道路,也有一些遗憾。
他在圈里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去世那阵,他在北京抓药,每天送到火车站,托乘务员带回沈阳老家。
但母亲去世当天,因为工作原因,他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把孤单的老父亲从沈阳接到北京,夫妻俩为他腾出了采光最好的卧室。可平时两人在外演出,没时间陪老人。
一次回家,巩汉林见到父亲正蹲在鱼缸前和金鱼说话,心头一阵心酸。
给父亲找老伴儿,他不要。
父亲说:“孩子,爸和你妈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感情很深,爸的心里再也装不下别的女人。”
无法弥补,无法补救。
作为演员、艺术家,总面临着家庭还是观众的两难抉择。作为演员,他是为观众、为舞台而生,就注定会造成某些缺憾。
再就是他的赵妈,巩汉林也没能陪她到最后。
见赵妈的最后一面是演完《老将出马》。
演完刚下场,赵妈的身体就开始不适,巩汉林和妻子金珠将她送上救护车。
只记得,在前往医院之前,赵妈握着巩汉林和金珠的手,深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好好过年,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来我家看我。”
没想到一别成永别。
得知噩耗,巩汉林坚决中断演出、连夜赶回。葬礼上,他再也忍不住,悲痛地流下了泪水,并以义子的身份为赵妈守灵。
再看当今的演艺圈,对戏敬业,对家庭认真,感恩前辈师长,甚至因此而面临两难抉择和遗憾的太少有。
只剩唯流量下的一地鸡毛。
点个「在看」,为老戏骨致敬,为敬业精神致敬,为时代的工匠精神致敬。
参考资料:
1.《巩汉林:有情有义大男人 》,央视国际,2005年6月22日
2.《鲁豫有约|巩汉林的喜剧人生20131022(完整版)》
3.《巩汉林永远的遗憾(图)》,中国青年网,2010年10月17日
4.《艺术人生》巩汉林访谈
5.《评论:巩汉林,那一幕的辉煌过后》,新浪娱乐,2008年12月30日
6.《背后的故事20091011期:两个女人影响巩汉林》
7.《春晚幕后:巩汉林敬业的春晚人》,央视网
15 / Mar / 2022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