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于正又出新片了。
换汤不换药。
不过把故事背景放到大明永乐年间。
美食制作为辅,人物爱情升级为主。
取名《尚食》。
听起来很高大上。
但于正的剧向来经不起推敲。
看了几集后,发现果真如此。
剧情设定先不说。
女主吴谨言的演技,依旧原地打转。
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动作:瞪眼、发呆、抖三抖。
怎么?
华鼎视后都白拿了?
吴谨言拿视后,简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2018年的《延禧攻略》,于正抢先一步《如懿传》播映。
还把大女主改成了黑莲花形象。
于是,“我,魏璎珞,天生脾气爆不好惹”火遍夏天。
魏璎珞的一言一行都很反骨。
欺负我?报复回去。
打我?打回去。
不仅刚,还足智多谋、重情重义。
铲除高贵妃,帮助皇后夺得宠爱。
皇后被人陷害,她只身踏上复仇之路。
《延禧攻略》每一集的情绪点,都能引爆观众。
解气,飒爽,同时又有代入感,收视率异常火爆。
吴谨言就像一匹黑马,闯入观众视野。
一路过关斩将,夺取华鼎视后。
图来源:网络
但真的是实至名归吗?
首先,“魏璎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素。
人设讨喜。
吴谨言本身的个性也和“魏璎珞”接近。
演“魏璎珞”前期很得心应手。
其次,吴谨言对手是老戏骨聂远。
在进入剧情后半段,“魏璎珞”和“乾隆皇帝”开始磕糖。
这很考验火候,演不好就会落俗。
但显然,吴谨言遇到了好师傅。
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场戏。
一场是乾隆皇帝教璎珞画画。
他一边夸纯妃兰花画得好,一面念念有词。
璎珞先是“死亡凝视”。
然后用胳膊,用了推开皇帝的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体现了璎珞爱吃醋的一面。
然而实际呢?是聂远设计了这些小动作。
他们试戏时,聂远感觉不对。
于是绕道吴谨言右边,设计动作,还详细分析人物关系。
还有段戏。
魏璎珞半夜偷偷爬到乾隆帝身边。
乾隆帝要赶她。
魏璎珞一个考拉抱就跳到乾隆怀里。
还顺势强吻了一番。
又甜又齁。
当时看得人脸红心跳:原来魏璎珞还有可爱的一面?
而实际呢?也是聂远手把手教的吴谨言。
他和吴谨言说,乾隆个性倔强,只有考拉抱才能征服他。
再谈吻戏。
乾隆当时生着气,普通献吻肯定被拒。
一定要两手掰着乾隆脑袋,再强吻。
乾隆才会被彻底征服。
真不愧是老戏骨。
难怪我看到这两段戏,觉得生动有趣。
像是两个小情侣间的打闹日常。
两个人物的性格也立住了。
仔细算来,那年吴谨言出道快8年。
但在聂远前,连门槛都没入。
聂远也算送佛送到西,还友情提醒她:
“有空多学学台词,去补充下自己,对演员来说,是最基本的。”
可惜,这些幕后观众看不见。
大家看到的,是被驯化后的“魏璎珞”。
而吴谨言,也从未悉心受教。
躲在“魏璎珞”的硬壳里,心安理得受着赞誉。
她登上流量火箭,快速冲向天际。
自以为踏上人生巅峰,迈向女星一线。
可惜她太急,犯了“傲慢”的错。
先是团队买通稿,把她和章子怡作比较。
言之凿凿,说二人相似高达80%。
请问这两张脸,哪里有相似之处?
是五官像?
还是气质像?
攀扯亲戚关系也不带这么厚脸皮的。
傲慢就算了,还有眼无珠。
竟然无知到得罪央爸爸疼爱的六公主——中央电影频道。
2018年8月28日。
中央电影频道下的娱乐资讯日播栏目——《中国电影报道》,突然发博怒斥吴谨言。
从微博内容可归为三点:
《中国电影报道》提前半小时到达采访地点,却被临时告知地点变动;
等赶到约定地点,又被告知没有协商好地点,还要求采访团队支付场地费;
《中国电影频道》一直没有等到道歉。
8月25日事发,8月28日才发微博。
忍了3天。
可见《中国电影报道》实在是忍无可忍。
微博一发博,就冲上热搜。引发数十万网友转发点赞。
网友们比吴谨言团队还急,连夜喊话吴谨言团队公开道歉。
舆论闹哄哄地发酵一晚。
第二天早上11点,终于等来吴谨言公司的公开道歉。
《中国电影报道》没有回应。
接着吴谨言本人也转发道歉微博。
《中国电影报道》还是没回应。
最后,央视网也出面点名批评吴谨言。
“每一个艺人无论在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获过多大的荣誉,在台下都能时刻拒绝浮躁,审视自我。”
《中国电影报道》这才接受吴谨言团队的道歉。
后来《中国电影报道》重新采访了吴谨言。
吴谨言也谦虚表示:
品德和谦虚,是要一直要做下去的事。
结果,又被啪啪打脸。
被六公主点名批评没多久,吴谨言又曝出“耍大牌”事件。
2018年10月。
吴谨言出行某活动。
一露面,身边就跟着近30个保镖。
为了更好的“保护”吴谨言。
保镖们还手拉手,自发围成圈圈。
整个商场被塞得水泄不通。
这到底是被保护,还是摆派头来了?
谦虚呢?
德行呢?
都没了?
也确实没了。
无论前辈聂远,还是权威的六公主。
他们的“教导”,都没点悟吴谨言。
她活在自我光环中,接了一大堆“烂角色”。
《你是我的答案》里,表现女主无辜,只会睁眼抿嘴。
表演食物好吃,就是摇头晃脑。
被挟持害怕,唯一动作就是大喊大叫。
听得人耳膜都要爆裂。
我真怀疑,吴谨言,你是科班出身吗?
为什么人物形态,台词功底,我都没看见?
像个二百五在荧幕里张牙舞爪。
肢体语言夸张就算了。
连最基本的人物情绪,也不到位。
《皓镧传》里有一场戏。
皓镧的母亲被推到井里。
看看吴谨言是怎么演的。
她看到母亲掉到井里,一把推开歹人。
冲到井边,扯着嗓子喊:娘!娘!
重点是:没!有!眼!泪!
整场都是她的干嚎声。
这种“敷衍”的表演,很快引起网友不满。
“母亲都没了,连眼泪都没有?”
于妈这时候又站出来,实力护犊。
我算是明白吴谨言的演技为什么这么差。
看看于正说了什么。
他先在微博上发表一篇名为《论表演》的小文章。
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好的表演?
接着回答:当然是真听真看真感觉。
然后举例:人在经历猝不及防的亲人遇害,是不会哭的,因为大脑来不及反应。
最后得出结论:吴谨言演的没问题。
如果于正解释于此,再指出吴谨言的问题。
也许还能“平息众怒”。
可他自作聪明。
把吴谨言的表演和张曼玉的《甜蜜蜜》相提并论。
“她先笑了,然后才是哭。”
大意为,张曼玉看到至爱之人死去,也并没有立刻哭。
我们再重新回顾下《甜蜜蜜》那个经典镜头。
张曼玉一见到到尸体,突然笑了,还转头看了下身边人。
这一幕,解说版本很多,流传最广的其实她笑场了。
因为她看到了豹哥尸体上的米老鼠纹身。
张曼玉不愧为影后。
笑场后,她马上进入状态。
情绪无缝衔接,泪点逐渐爆发。
层层递进,引人共鸣。
笑场的戏,本该删减。
是导演发现,保留笑场的戏,情感更完整。
因为那个笑,张曼玉演绎了从“不相信到相信”的过程。
既是巧合,也是实力的演绎。
再回到吴谨言的那场哭戏。
一般人如果看到母亲掉到井里。
也许刚开始只会干吼扯着嗓子不掉泪。
但情绪是会转变的。
你趴在井边,撕心裂肺地干嚎,直到井下的母亲再无生息。
你还会淡定吗?
你不会哭吗?
不会流泪吗?
“好的表演,是要真听真看真感受”。
对于吴谨言,真是讽刺。
而作为老板,盲目护犊,只会让自家艺人固步自封。
距《延禧攻略》爆红,已过去4年。
吴谨言依然还是“魏璎珞”,并无突破。
《尚食》里,被太子妃质问玉佩从哪儿来的。
她是这样的。
被质问身份,她是这样的。
最后下令要杀她,她还还还是这样。
全程低头,垂眼眸,抿着嘴。
再无其他表情。
即使毒药送到她面前,还是“波澜不惊”。
只是微微流下几滴眼泪。
难道你真是传说中——
“我想哭,但是我哭不出来”吗?
拜托,你演的是人。
是活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不是菩萨。
如果没有台词,请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展现你的心理活动。
可惜,表情是复制的;
肢体动作是僵化的。
从《延禧攻略》,到《皓镧传》,到《正青春》,再到《尚食》。
吴谨言都只是在演她自己——
喜怒哀乐,瞪眼发呆。
吴镇宇曾说:
“高级的戏,不会用统一的动作和模式进行表演。”
人都有惰性。
演员更无例外。
习惯性的动作是演员的安全区域。
他知道这样演,能顺利通过导演的监视器。
无功无过。
既能在导演这里过关,也能取悦观众。
何乐不为?
但是,影视是艺术的综合体。
故事有千千万。
人物更是千人千面。
一个演员,无论拍什么,都只用一个动作。
且不说观众会看腻。
对自已来说,你真是合格的演员吗?
你真是在塑造角色吗?
流量很重要。
但再重要,也不能荒废自己的演技。
4年前:
师傅聂远曾劝你好好进修;
你在镜头前也许诺会谦虚前行。
现在呢?
业内笑称你是“第二个Angelababy”。
如果不改,假以时日你就会荣登TOP1宝座。
演员之路道阻且长,一个华鼎视后真不算什么。
得到观众的认可才是第一位。
所以,尝试着打碎自己,组装自己。
用自己的感情,去真听真看真感受!
希望几年后,我们不会看到一个不断重复的AI机器人。
而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好演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