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桃觉得在这个日子里,十分有必要聊一聊我国的女性电影

女性电影所反映的社会意义,一直都是整个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戴锦华教授在电影课《性别与凝视》中,提到在好莱坞电影中,女性角色形象是用来抚慰男性社会的。

但是,与好莱坞不同的是,在中国电影中,女性是可以顶半边天,甚至整个天的。

20世纪50年代,百业待兴,为了加快社会发展建设的步伐,很多工种都开始培养女性。

这里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我国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上,有位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她的原型就是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也是在那个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女飞行员、女交通员、女医生等等,在工作岗位上,女性和男性一样重要。

桃也挑选了几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

1951年,电影《女司机》中讲述了孙桂兰等来自祖国各地的女学员参加新中国第一批火车女司机培训的故事。

她们的教练——老火车司机陆师傅一直认为这帮整天叽叽喳喳的妇女学不来火车驾驶技术。

由于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触机械,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特别是女主孙桂兰。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她全程只能跟老师大眼瞪小眼,一问三不知。

但是孙桂兰并没有放弃,课后,她主动找老师补习,然后和同学互相帮助,一同克服学习理论上的困难。

终于,孙桂兰和其他学员通过了统一的路考,并且获得了资格许可,在火车上开始正式工作了。

但是,老师傅依旧认为让女司机上路不妥当,直到孙桂兰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一次路考中,同伴冯小梅突发意外,孙桂兰并没有像陆师傅想象中那样慌张和不知所措,反而沉着冷静地排除了险情。这件事情让陆师傅意识到,自己对女性在这个工种上的职业表现存在着刻板印象。

最后,孙桂兰她们成长为合格的共和国女司机,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1960年,《碧空银花》讲述了白英、林萍等六个性格不同的姑娘参加业余跳伞运动的故事。

在学习跳伞的过程中,她们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白英由于沉湎于对个人荣誉的追求,无视同志们善意的帮助而脱离了集体。

一次草原失火,跳伞运动员们奉命飞到火场上空跳伞救火。然而不幸的是,跳伞的时候,白英和林萍的伞在半空中缠在了一起,两人都有牺牲的危险。

在这紧急关头,林萍为了保全白英的性命,毅然拔出伞刀,割断自己的伞绳,坠人了火场。白英通过这件事,看到了林萍高贵的品质,她在沉痛中悔悟了。

在医院里,她向林萍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两人建立起真挚的友情。从此,她们两人并肩前进,在国家的培育下,终于打破了世界女子跳伞纪录。

我们不难发现,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电影塑造的女性角色往往聚焦于个体在集体中的奉献,而故事中的女性,也往往以“劳模”“榜样”等形象出现,个人唯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

在改革开放之后,电影逐渐变得多元化。

由于时代的变革,大银幕上的女性劳模形象逐渐消失,电影更愿意去聚焦平凡的个体。

如何在电影中塑造一个平凡且不失立体的女性形象呢?导演贾樟柯用一部微电影《孔雀,孔雀》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平凡女性为了追求人生理想的故事,一如既往的写实主义,并且聚焦于我们听到过,见到过,但是没有真切了解过的一些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两位同一个时空下看似毫不相关的女性,在人生与梦想中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织”。

阿娟是一个服装厂流水线上的缝纫女工,在这里,所有人穿着同样的制服,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但是阿娟并没有在打卡、工作、食堂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磨灭自己的职业梦想。

电影中有几处细节:一是阿娟在打卡上班时,手指上涂有指甲油;二是她上班时穿着松糕鞋。从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她对生活有别样的追求和自己的态度。

以及一直有着一个“打版师”的职业理想。

但是,她在回老家结婚和留在岗位上工作上出现了犹豫,男友希望和她回老家把婚礼办了。

另外一位女主角伊伊是一位普通上班族,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报表,经常熬夜加班。

有时候,她工作完抬头时就能看见初升的朝阳。工作之余,她和朋友组建摇滚乐队,创作、唱歌成了她缓解生活压力的最佳方式。

她们虽然互不相识,但却在冥冥之中互相影响着、激励着。最终,伊伊的乐队表演时,准备回老家的阿娟刚好路过,两人相遇在一首歌里。

其实,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孔雀,孔雀》,贾樟柯用一只待开屏的“孔雀”来贯穿整部电影。

将机械性的工作环境与代表生活鲜活的孔雀并列在一起,你会发现贾樟柯的一贯风格就是用两个最矛盾的事物带来强大的反差感,让观众不由得思考这个符号是什么意义。

电影中的孔雀只有阿娟和伊伊两个人能看见,导演用这种明线符号将两人的交集展现了出来。

贾樟柯的电影喜欢运用特殊的色彩符号、声音符号、背景符号等共同构建一个真实且魔幻的现实世界。

比如,《站台》依托的背景是没有亮色的砖、瓦房、灰色的天空,唯一的亮色是冬日的积雪。

又如带点科幻色彩的《三峡好人》里出现的“UFO”。

但是,贾导的电影总是能让你一开始感觉荒唐,但仔细一回味,又感觉就是这样。

因此,在《孔雀,孔雀》里,孔雀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不同意义。第一次出现在阿娟尝试打版后的工作台上,这是梦想的萌芽。

但是,在梦中,阿娟张开双臂,如同孔雀开屏一般时,男友的电话让她开始了重新思考,预示着梦想与人生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

阿娟流着眼泪,拉着行李箱,耳边回响着伊伊的歌声:“我们只能被流水线推着走吗……”此时,阿娟必须做出选择。

最终,阿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成为一名打版师;伊伊也继续着音乐梦想,此时就对应了电影名字“孔雀,孔雀”,两只“孔雀”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相继开屏。

根据蛙池乐队的歌曲《孔雀》改编,这让故事从最开始就拥有了真实且粗砺的底色。导演贾樟柯用一贯擅长的现实主义的视角,将故事缓慢展开,让微电影具备了温柔却动人的力量。

贾樟柯在访谈中聊到《孔雀,孔雀》,他直言非常喜欢《孔雀》这首歌,由物讲到人,和电影十分贴切(松糕鞋-女人街,漆皮包-牛轧糖-生活中的一点甜)。

点击观看贾导访谈金句和片场花絮

通过女性经常使用的物品,去观察当代中国女性的生活环境,歌词简练而准确,触摸到女性的生活,很巧妙。

这部《孔雀,孔雀》是由天猫携手导演贾樟柯共同献映三八节的故事短片,致敬所有追寻自己理想生活的女性,并且天猫也「陪伴」和「见证」着每位女性因理想生活的追寻而绽放。

其实,像电影里阿娟和伊伊的人物还有许多,她们像无数的微光,将黑夜照耀如白昼。

廖智,37岁,是一家截肢者康复工作室创始人,地震夺不走一颗追求美和浪漫的心,就算带着并不轻盈的假肢,也要把舞一直跳下去。

58岁的苏敏阿姨,原本应该退休的年纪,却拥有一颗向往自由奔跑的心,用打工赚来的自驾车开始了自由旅行,享受自己人生后半程的自由。

她们都是天猫的真实用户,从她们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乐观努力就能让理想生活照进更多角落,让每一个理想,都能好好生长。

片尾用最真实和细腻的笔墨,来寻找“我们” ——平凡个体和大众所触摸得到的理想生活,才能呈现给更多的人,讲出最走心的故事。

在老电影中,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我们看到曾经的女性形象是在集体中自我奉献,而在新时代的电影中,女性则为大众展现出了更加多元且立体的形象,呈现出积极且自信的一面。

她们专注于自我的理想追求,实现自我,这也是当代女性最真实的写照。

希望无论何时何地

愿你不忘内心的本色

愿你守住那份等着绽开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