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因其生动传神、通俗易懂的特质,是当前全球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态势良好,出现了一些让人欣喜的优秀作品,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而问题的根本,自然也围绕着“如何打造优质动画电影”展开。接下来,我将从两方面探索问题的答案。

二次开发创造全新IP

IP核心的价值在于版权优势,有了独家版权创作更有辨识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同质化恶性竞争。

我国当前动画电影市场存在着跟风模仿现象,同一IP改编作品过度泛滥,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对古典文学、民间故事、童话寓言这类公共版权IP的改编更是五花八门。

这种乱象的出现源于传统IP并没有独家版权,优化策略可以从根本出发,着眼版权的独家性质,打造自有版权的独家IP。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从某一文学、艺术、科学领域中提取出具有独创性的某种有形作品享有著作权保护。也就是说,从原始IP文本中设计、制作而成的全新形象能够受到知识版权保护,拥有独家创作权。

我国五千年历史沉淀了海量的IP资源,当前动画电影可以从这些传统IP中提取灵感,对原始IP中的人物或者其他角色进行二次开发,创造出独特的全新形象。

这种新形象独立成一个全新的衍生IP,在接下来的电影续集创作或者其他活动中可以独家使用这个形象进行跨领域IP开发。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魔性哪吒就是以这种创造新形象衍生为独家IP的成功案例。

黑眼圈、鲨鱼齿、吊儿郎当的魔性哪吒形象源自于传统少年哪吒,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特征通过脸部、表情、姿势等细节上的重构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人物特色。

魔性哪吒形象一面世就在观影群体中引发关注,不仅在线上形成热门话题,还在线下掀起了二次元cosplay热潮。

线上线下传播中魔童哪吒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群体,知名度也迅速提升,成为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独立IP。用魔性哪吒形象制作的衣服、手机壳等文化衍生产品在各大电商公开售卖,甚至还出现在电视广告中,这说明知名IP的商业价值确实够大。

实际上,后续上映的《姜子牙》也是吃到了“魔童哪吒”IP的红利。在《姜子牙》预告宣传片中魔童哪吒出现与姜子牙一起开展了视频联动,给观众传达了人物之间相互关联的信号。

有的观众是专门为了哪吒前去影院观影,《姜子牙》中没有出现哪吒的身影,甚至两部影片基本没有关联性,这也让一些观众大失所望。

种种现象说明,这种基于传统IP衍生出的全新模式为将来国产动画电影取材发展展示了更多可能性,提供了一条可行性路径

从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现状来看,原创动画发展还不够成熟,难以支撑起庞大的成人世界观架构,受众认知度也比不上已有粉丝群体的IP作品。IP改编模式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当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市场的IP开发潜力巨大。

对传统IP进行二次开发的创造全新IP,能够保持IP开发源头的活力,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提供更多的题材源泉。

探索深层次民族内核

早期中国动画电影对民族风格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民间艺术形式这种表层直观式风格展现,将京剧艺术、水墨艺术、剪纸艺术、木偶艺术运用到了极致。

这种打造民族艺术精品的创作模式确实开创了一代辉煌,留下了极具韵味的经典动画作品。但是这种艺术性的创作模式并不是能够轻易复制的,任何艺术形式发展到了极致,后人很难去超越。

就如同以唐诗宋词划分唐宋主体艺术一样,唐代在诗歌形式上的艺术高峰宋朝无法攀登只能另辟蹊径,开创新的艺术形式。

况且中国动画学派时期手绘工作者基本上都已经退休,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三维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想要聚集一批精于绘画艺术的创作者明显不太可能。一张一张手工绘制的制作形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去细细打磨,这种创作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发展,必须去开辟新的创作模式。

通过分析中国动画电影中精品作品的成功模式,发现国产动画创作者对于民族性的探索从表面形式逐渐深入到深层内核,扩展出一条民族价值内核为主画面艺术形式为辅的当代创作模式。

也就是说,当前动画电影要打造民族精品作品单单着力于表面呈现的民族艺术风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体现深层次的民族价值内核。

当下一些国产动画电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转变现代创作模式,依然沿用表面形式的中国风格打造民族风格动画作品这类创作理念

最后创作的作品中民族特性流于表面,影片叙事过于单薄,主题内核苍白没有感染力,难以获得观众认可。

《年兽大作战》投资1.3亿,宣称打造具有传统民间文化特色的国风精品,实际上也只是一些中国元素的浅表拼接,既没有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内核也达不到早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美学风格。

上映之后票房只有三千万,刚刚达到投资额的零头,亏损严重,不出意外这个以年兽IP改编而成的作品不会再有后续创作了。

反观公认的民族动画精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表面形式上承袭早期动画电影的艺术创作方法,使用传统山水画和水墨画技法表现国风画面呈现民族美学意蕴,在影片主题内涵上体现自强不息、反抗权威的民族精神内核。

动画创作者对民族性的探索不能仅仅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的视听传达、符号拼贴,更要深入体现出时代中的民族精神内核,只有将表面的民族艺术风格和深层次文化内核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让当代观众认可的动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