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欢乐喜剧老友季》已经播出至第4期。这档已经播出至第八季的喜剧综艺节目,是肉眼可见的落寞。2015年《欢乐喜剧人》甫一开播,便在观众当中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尤其是这种喜剧竞演模式,是观众们以往综艺节目当中所很少看到的。因此,整个的第一季《欢乐喜剧人》都在非常高的收视和观众口碑当中度过。但随着这档综艺的逐年播出,观众口碑逐年下滑。观众们普遍认为《欢乐喜剧人》第七季已经算是强弩之末,谁知,今年,又来了一个老友季。

《欢乐喜剧人》第七季的时候,便已经呈现了较为萧条的状态。而到了老友季当中,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究其原因,有喜剧演员不出新的问题。但也有节目规则变换,造成看点流失的原因。不出新方面,则是喜剧演员本身的更迭没有,依旧是当年的那批人。另一面,则是喜剧作品和形式上的陈旧,依旧是几年前的老路子。节目规则变化,则是曾经的竞演,变成了现在的切磋和商业互捧。

不出新方面,是《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便开始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当中,则更为明显。尤其是在老友季当中,邀请的都是一些曾经上过喜剧人的喜剧明星们。他们的表演风格本身,已经在观众当中形成了既定印象。而他们的表演内容,也没有在以往的作品之上创新多少。说白了,就是,演员和节目,都“太老了”。这份陈旧,没有带给综艺迷香感,而是带给了节目酸腐气。

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一年一度喜剧大会》。这档喜剧综艺,在演员和节目内容上,都出新了不少。尤其是喜剧内容上,做了很多突破。甚至于在讽刺喜剧上,也有很多成绩。因为有更多专业喜剧编剧的加盟,所以这档喜剧综艺的播放成绩和观众口碑,均相对较高。给了观众新东西,大家自然爱看。这种新,尤其需要内容层面上注入新的火力才行。而内容出新,最重要的便是专业喜剧编剧地加入。

不出新之外,则是老友季的商业互捧模式,丢掉了当年喜剧竞演的味道。《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当中,干脆放弃了喜剧竞演模式,转而用老友们前来商业互吹的模式取代。巅峰时期的《欢乐喜剧人》,让观众们喜欢看,最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这档综艺当中,让各家的喜剧团队实现了真正的竞赛。节目水平高不高,观众说了算。在这种竞演模式之下,各家的喜剧团队都得拿出看家的本事来——不然,就会舞台上真的丢人跌份。

《欢乐喜剧人》的口碑下跌,也跟喜剧竞演逐渐平淡化有关。这档综艺的某位主持人,在另一档相声竞演的幕后采访当中表示,这类综艺,就是一个商业活动罢了,一切听商家的,有本事你自己办一个啊之类的话。此话一出,很多普通观众寒心了。大家如此认真地追一些喜剧竞演节目,最终,主持人竟然说这不过是商业活动,商家说了算。那节目当中,还有真正的竞演吗?

依旧是这位主持人,经常在相声段子当中反复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些话,在部分观众当中,也造成了喜剧竞演魅力的被瓦解。这其实是一句非常不过脑子的话,但凡上过高中,都知道这是胡扯。文怎么就没有第一了呢?就像高考作文,一篇“文”,谁拿满分,谁拿55到60区间的分数,谁拿50到55……这些,都是有细则规定的。专业的高考作文阅卷组的老师们,标准还是相对合理的。

喜剧作品,能不能竞演,能不能有一个评判标准呢?当然是有的,只是较为复杂罢了。很多没上过高中的脑子,消化不了这种繁杂罢了。喜剧作品评判高低,至少有两个维度上的标准。第一个,是喜剧文艺理论高度上的。在央视的喜剧综艺《金牌喜剧班》上,陈佩斯老先生就通过自己高端的喜剧理论,为很多观众,包括很多所谓的导师,科普了文艺理论知识。文艺理论,是一门学科,需要大量的哲学准备、逻辑学准备、文学和史学准备等等。一些没有这些准备基础的人,就会天然地觉得这些内容是令他们厌恶的。老接触低端三俗,当然会厌恶理论知识。

第二个维度,则是笑点包袱的密集程度和现场观众的炸响程度。这是一个能够相对量化的维度。《一年一度喜剧大会》上,便出现了编剧现场盯包袱的内容。把喜剧包袱量化,其实已经是很多喜剧电影正在做的工作。哪里藏包袱,哪里炸开,哪里铺平垫絮等等,在电影剧本创作当中,早就是可以“数目字”的。上海的相声演员李宏烨老师,早便提出了相声创作当中的公式法。这个方法,早就是相声创作当中普遍运用的了。但依旧有些相声大拿不敢于承认,甚至于直接讽刺与反对。为什么呢?因为这批大拿,生怕观众们掌握了这种技术,并且形成评判标准,最后造成大拿没法呼吁人了。他山之石,在院线喜剧电影当中,影厅内采集观众笑点,并且形成数量,已经是宣发的一种常态——比如,这部喜剧片,观众笑了多少次,大笑多少,小笑多少等等。

专业喜剧理论的介入,和喜剧笑点的量化,一定是喜剧竞演的高级阶段。观众如果只是在一个低调地看乐子的状态当中出现的话,早晚会流失殆尽。《欢乐喜剧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拒绝了专业喜剧理论的介入,和喜剧笑点的量化,没有带领观众进入到一个喜剧审美升级的状态当中。喜剧,一下子成了非常低端的东西。其实,喜剧是真正高端的艺术门类之一。

《欢乐喜剧人》后来的竞演,逐渐流为流量明星粉丝们的狂欢。这批所谓的现场观众选出来的高票作品,面对普通观众的质疑:难道谁的粉丝多,谁就拿更多的票数吗?明明这个流量明星的作品“一分钱不值”,却被如此吹捧,喜剧的公正性在哪里?《欢乐喜剧人》的转折性没落,就在流量喜剧艺人进去之后。

到了《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当中,干脆放弃了这种竞演的模式。殊不知,真正应该放弃的,是那批流量喜剧艺人,而不是竞演本身。竞演,不仅不应该被放弃,而且应该把竞演往更高级了发展。这种发展,至少包括两点。第一点,让参赛的喜剧演员们知道压力,要拿新作品,要努力,不然,竞演成绩就注定尴尬。第二点,让专业的喜剧理论介入,让包袱的数目字介入,让观众逐渐养成什么是高级喜剧、什么是好笑的作品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拿“文无第一”愚弄观众。

于此,我从来不认为,《欢乐喜剧人》的落寞,便是喜剧竞演的落寞。相反,喜剧综艺当中,正在等待一个真正具备审美价值的综艺。(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