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纬
“以前,人人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时今日,人人都改口了,说法律面前三六九等(穷人死定)。”《毒舌律师》中的这句高燃台词,为观众提供的“现实情绪”价值不亚于《我不是药神》中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因此,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香港本土票房破亿的华语电影,《毒舌律师》至少在内容层面,以普世性的“情绪价值”输出,成功点燃了观众共鸣和观影爽感,是其能够在华语电影圈引起较大反响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组合拳出击”十分奏效。一、借助港片最为娴熟的律政题材,让观众产生较高的类型期待和满足感;二,将主角打造成“小人物逆袭”式的人设,是当下“爽片”极为有效的“套路”之一;三,黄子华的人气+谢君豪的演技+王丹妮的“新鲜”等层次丰富的主演阵容,也让该片拥有较强的票房号召力;四,由《杀破狼》《证人》《线人》《逆战》等警匪片资深编剧吴炜伦担任本片编剧和导演,影片的类型片质感,法庭辩论部分“文戏武拍”的紧张感、节奏感等也十分吸睛。
当然,从两年前的《梅艳芳》到去年的《明日战记》《饭戏攻心》,再到今年的这部《毒舌律师》,一度衰落“至死”的香港电影在近两年的复苏、崛起,也为该片的火爆奠定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再来看《毒舌律师》在内地市场的表现。尽管上映3天票房刚破5000万,豆瓣评分也从一开始的8.0跌至目前的7.7分,“剧情套路化”“逻辑不严谨”“口号式价值观输出”等评价也都存在。但相比于大明星、大制作的《风再起时》内地票房定格在4800万、豆瓣评分6.3而言,同样作为内地观众“已经不那么感兴趣”的港片,《毒舌律师》以中小成本的制作体量能够博出如今这样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
现实情绪,是《毒舌律师》高票房的绝对支点
“富贵圈你想进就进啊,你算老几啊?靠自己啊?做苦力的才靠自己!”“我其实一直都想捧臭脚,只是不懂怎么捧,一捧就捧砸了,所以活该上当。”“希望世界能公平点,而不是被一些有钱人花几个臭钱,拿我们当猴子一样耍。”……《毒舌律师》金句频出,而这些金句基本都与影片的情绪价值——为底层人发声、为普通人伸张正义的现实主题密切相关。
实际上,在影片中输出金句向来是港片的传统。无论是《英雄本色》里周润发的励志名言:“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大家,我曾经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还是《太极张三丰》中钱小豪不信命的最后“遗言”:“我命由我不由天”,如今在抖音上随处可见的经典港片搬运切条,都是些极具现实感染力的情绪金句。
而在这些情绪金句背后,往往承载的是一个平凡小人物想要逆袭、打破固化阶层与不公命运的生命力寄望。
《毒舌律师》中,黄子华饰演的林凉水,起初做律师郁郁不得志而转做法官,十年升不了职再做律师还得攀附权贵。这样的主角经历设定,再加上前期消极躺平、冷漠做人做事,造成严重后果后奋起而觉醒的性格设定,编剧层层铺垫的人物成长弧光,成功将一个性格有瑕疵但本性善良的小人物塑造得立体可感。
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人设代入感极强,类似的曾引发强烈共鸣的角色还有《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徐峥饰)、《辩护人》中的宋佑硕(宋康昊饰)等。不似《战狼》《长津湖》《流浪地球》等屡创中国内地票房纪录的大制作电影,多是以民族情绪和家国情怀为市场撬动点,这类中小成本体量的现实题材影片,瞄准的正是最广泛的普通观众的现实情绪。
而影片的核心,从一个“虐童案”切入,再到“谋杀冤案”、“渣男毒子”、“平凡律师向权贵开战”、“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思辨”,涉及法律制度、阶层问题、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等社会热点议题,被主角办案的视角一步步带出、一点点剖开。正反双方在法庭交锋与幕后操作的双重叙事下,影片如滚雪球般,将一桩普通的刑事案件一步步推向了社会热点议题的高潮。
聚焦本土,港片的未来?
正如骨朵曾在
《风再起时》影评
中提到,在犯罪类型片和人物传记片、文艺片之间游移不定,正是该片在商业上定位不清晰、在艺术上风格割裂的一大“失利”之处。该片不仅在内地市场反响平平,香港本土票房也仅收获500多万。
《毒舌律师》则不然,清晰的律政类型,完整的“小人物逆袭”叙事,以及爽感十足的主题表达与现实情绪输出,让其成为了香港市场上的“全民爆款”。
回顾自2000以来的香港电影年度票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孤男寡女》《春娇救志明》,还是《无间道》《寒战》,亦或是《霍元甲》《投名状》《叶问》,以及《家有喜事2009》《金鸡SSS》等,爱情片、警匪片、动作片、喜剧片是港片的四大主流类型,明确的类型化叙事、极致的商业化包装是港片攫取高票房的有力保障。
即便是去年《明日战记》几近“口碑扑街”,但其凭借硬核的科幻类型和卖力的情怀宣传,也让该片一举登顶票房年冠。
鲜有的例外可能是2021年的票冠——人物传记片《梅艳芳》。该片以“香港女儿”梅艳芳传奇的一生为故事蓝本,遴选出了王丹妮这样十分形似梅艳芳的新人演员,又有古天乐、林家栋等明星甘愿作配和积极宣传,《梅艳芳》将香港观众的情怀极大调动起来,才撑起了这样的市场体量。
由此可见,类型化叙事+情感高共鸣可能是港片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然,在港产类型片陷入严重同质化、极难创新的当下,一批聚焦港人现实生活的“新港片”也在不断崛起。2022年,票冠《明日战记》之外,讲述饮食男女情感危机的《饭戏攻心》,关注职场女性、母子亲情话题的《巨星养成记》,以疫情为背景的创业题材片《阖家辣》分别位列年度票房前四。
这些“新港片”多以新人导演+老牌明星的组合,将视野更多聚焦在港人生活之中,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故事和情感共鸣,有着强烈的本土性。
与《毒舌律师》题材类似,但走极端写实路线和文艺风格的《正义回廊》则是港片在类型化之外的又一个方向。师承翁子光的新人导演何爵天,在该片中延续了翁导《踏血寻梅》式的现实题材和人性挖掘风格,将目光聚焦在“弑父杀母”凶犯的心理动机与社会成因,血淋淋的砍杀、碎尸画面虽然让该片被划为“三级片”而无缘内地市场,但超4000万的票房和16项金像奖提名的口碑也让其能够“名利双收”。
小结
“控方律师直接倒戈,辩方律师大段说教,感觉既不专业又不现实”、“缺乏律政题材严密的搜证、精彩的逻辑推理和唇枪舌战,只剩黄子华的独角戏”……
在豆瓣上,虽然也有不少网友指出《毒舌律师》存在着的一些缺点,但作为一部聚焦香港本土、输出现实情绪的商业化、类型化的港片,《毒舌律师》在整体的内容质量、市场表现等层面所彰显的力量依然是非常令人惊喜的。
2000年以来,港片尽管式微,黄金年代已逝,但像《毒舌律师》这样的优质影片也和众多关注港人生活的“新港片”一样,在努力为港片的复兴而不懈奋战着。“港片总是会告诉你现实多残酷但又让人不断努力抗争和奋斗着”,或许,这正是港片作为华语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强大魅力所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