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加喜剧,似乎有点意思,但如果科幻加喜剧再加一个主角“独行”月球的设定,就让观众忍不住产生一丝怀疑:这故事靠谱吗?逻辑能圆上吗?

一个人在月球玩极限营救,还有点硬科幻的挑战性,一个人在月球玩搞笑喜剧,似乎就缺了个支撑点,将这样的故事搬上大银幕,风险不小。

但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开心麻花团队与沈马组合两个筹码,效果就不一样了,他们共同给观众带来的是暑期档第一“王炸”电影《独行月球》。

上线首日票房高达2.39亿,12天突破21亿大关!

《独行月球》不仅成了暑期档最卖座的商业片,还给疲软多时的院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的电影市场仍旧拥有广阔成长空间,但前提作品足够有吸引力。

影片设定很硬核,它与《流浪地球》一样选择了地球面临毁灭的大背景。

科学家们预测出小行星π将撞上地球,到时整个地球都将面临毁灭风险,为了应对家园危机,全球力量集合执行了一个月盾计划,以月球为盾阻拦π碎片的撞击。

男主独孤月(沈腾饰)原本是工程师,他因对月盾计划指挥官马蓝星(马丽饰)一见钟情选择成为月盾计划的维修工,原本打算在月球记得女神芳心。

然而,马蓝星还没未正式认识独孤月,团队便因行星碎片逼近紧急撤离,沉浸于写情书的独孤月因错过通知被独自留在了月球,搞笑与治愈的故事拉开帷幕。

喜剧成功盘了硬科幻

在《独行月球》上线之前,想让科幻带上喜剧元素,似乎留在在地球上的软科幻更靠谱一点,放在宇宙进行的硬科幻,总感觉严谨与搞笑会有冲突。

但《独行月球》同时突破了喜剧的边界与科幻片的打开方式,热门评论中给予了电影笑点高度赞赏,大家看到沈腾是人类唯一幸存者的设定就已经忍不住想笑。

让沈老师当唯一的幸存者,是因为宇宙之神也想看喜剧吗?

当然,这个幸存者设定有反转,被遗留在月球的独孤月发现有块π碎片仍旧撞上地球,看着变色的家园他误以为地球已经毁灭,自己成了宇宙唯一的人类。

绝望、痛苦、孤独的情绪纷至沓来,但接下来干什么呢?

基地的物资足够他在月球生活一辈子,可没了寄托、同伴与生活目标的孤独人类又要如何提起生活的热情呢,既然已经没了生活目标,那便摆烂吧!

大叔每天都在放飞自我,完全没了形象管理,女神的宿舍很神秘?那便炸开享受一把与女神“同行”的时光吧,这些剧情经常沈腾的精湛处理让观众捧腹不已。

需要一个人撑起的剧情对演员契合度要求很高,能完美驾驭喜剧元素的沈腾,显然是《独行月球》的搞笑之魂,高密集的含腾量,是作品成功筹码之一。

演员盘了孤独的独孤月,喜剧也盘活了严谨的科幻题材。

放飞自我的独孤月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直播,更不知道女神马蓝星正在看着他每一句表白与所有的大胆行为,全球大社死呈现超级笑点,视角很新颖。

《独行月球》喜剧外衣下仍是治愈内核,一个“不靠谱”幸存者的多彩生活,一个有点普通却乐观着面对现实的英雄人物,带来的笑点与泪点是并行的。

经过独孤月的逗趣行为与全球直播的碰撞,喜剧与科幻流畅融合,欢乐与感动并存,让不少观众下意识遗忘了丧气的现实生活,迎来2个小时的轻松愉悦。

沈马谈了异“球”恋

在孤独的宇宙生活中呈现欢乐与疯狂,是《独行月球》的核心看点,但电影还有一个精华部分是“唯一幸存者” 独孤月与他的两个CP,马蓝星与金刚鼠。

独孤月与马蓝星不仅圆了沈马CP粉的梦想,也带来了两大喜剧顶流的别样火花,两人搭档演感情线,观众完全忽略了对CP的颜值要求,嗑到其中的甜蜜。

但与《夏洛特烦恼》的地球爱情不同,在这部科幻片中,沈马同框戏极少,两人正式相识,或者说马蓝星知道有这么一位爱慕者时,他们已经分球而望。

一个在地球,一个在月球,跨越38万公里的“陌生人”,在以笑为主、几乎没有情感倾诉戏份的故事里,给观众带来了欢乐,也营造了浪费的宇宙之恋。

他因为她放弃骄傲做最透明的后勤维修工,她曾为他回眸却并不相识,他在遥远的月球上演孤独告白,她在38万公里外的地球一点点认识他。

两人失去了双向奔赴的相爱契机,却展现了一场精神共振的双向奔赴,他懂得她的纠结,她明白他的选择,既势均力敌,又温暖浪漫,非常好嗑。

或许,这也是开心麻花写给台柱子“沈马组合”的一份情书,外表平淡,内里却有着不断涌现的炙热情愫,CP粉能GET到糖,普通观众能看到美好。

如果说马蓝星是独孤月心中的女神,那么同样被遗忘在月球的动物金刚鼠,便是独孤月的冤家CP了,暴脾气的它,让独孤月认识到什么是相爱相杀里的“杀”。

虐腾指数越高,观众笑点越多。

独孤月的蠢萌气质与金刚鼠的强势高冷相互弥补,呈现了爆笑全场的无厘头看点,全球顶流与次顶流的设定,相当有说服力。

待相杀后真的相伴、相爱、相离时,这对CP释放出的感动与治疗完全不输男女主这对官配,如果给剧中角色颁奖,金刚鼠应该拥有一座最佳男配奖杯。

不过,无论是月球上的喜剧故事,还是笑泪并存的CP看点,他们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基础条件,让观众认可故事的科幻背景,这便需要技术的幕后支持。

工业技术推动科幻品质

《流量地球》让观众看到国产科幻的可能性,《独行月球》又迎来特效技术质的飞跃很大,壮观的月球表面风光,复杂的月盾基地细节,都补完美还原。

制片方为了营造出足够的真实度,连月球表面的沙尘都是用200吨石头磨成的粉,搭建了一座国产科幻史无前例的太空基地。

特效制作中非常难做的生物角色金刚鼠,在电影中的成品也是每一个表情都生动自然,第一根毛发都真实有质感,达到了与真实动物一致的程度。

正是因为太空基地的拍摄元素与各种特效水准扎实,才奠定了《独行月球》的科幻牌面,观众能瞬间信服故事背景,不再担心技术影响沉浸感。

客观来说,如果《独行月球》的特效仍旧是曾经的五毛水准,这部电影的口碑会大打折扣,科幻与喜剧能成功相融,是因为两者都被高水准呈现。

演员激发出了故事的喜剧魅力,特效奠定了科幻品相,艺术在突破,工业技术也在不断为艺术的发展增加筹码,这才迎来《独行月球》的成功。

从这部电影,不仅能看到故事的精彩,还能看到喜剧的突破、国产科幻片的进步,希望未来,国产科幻与喜剧都能持续前进,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